[实用新型]一种丝网印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5657.4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3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朋;马利;顿海龙;郑志勇;张红伟;裴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5/44 | 分类号: | B41F1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301510 天津市滨海新区津汉公***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丝网 印刷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网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丝网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设备主要包括工作台、丝网印版和刮墨刀,其中,丝网印版包括透浆料的图形部分和不透浆料的非图形部分。
印刷时,首先,将承印物放置于工作台和丝网印版之间,再在丝网的图形部分区域人工涂抹浆料,然后使刮刀与丝网印版相抵且由丝网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在此过程中,浆料在刮刀挤压作用下由图形部分渗透至承印物上,以形成所需图形。为了便于理解刮刀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现有丝网印刷设备中刮刀的结构示意图。
实际印刷过程中人工涂抹浆料无法控制浆料的用量,浆料过少,不足于填充丝网图形部分,致使承印物上图形不完整。因此,为了保证印刷质量,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浆料量多余实际的需要量,而这将会导致多余浆料在刮刀作用下堆积于丝网印版的非图形区域并干化,这样不仅造成了浆料的浪费,而且在刮除丝网印版上干化的浆料时,将会造成丝网印版损坏而使其使用寿命缩短。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对现有的丝网印刷设备进行结构改进,以在保证印刷质量的同时减少浆料的浪费量、延长丝网印版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丝网印刷设备,以在保证印刷质量的同时减少浆料的浪费量、延长丝网印版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丝网印刷设备,包括刮刀,所述刮刀的前端具有浆料腔、填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填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均与所述浆料腔连通,且所述填料口位于所述出料口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刮刀包括刮刀本体和“U”字型的浆料板,所述刮刀本体和所述浆料板固定连接形成所述浆料腔、所述填料口和所述出料口。
优选地,所述出料口略高于所述刮刀本体的滑动配合部,所述刮刀本体通过所述滑动配合部与所述丝网印刷设备的丝网印版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填料口大于所述出料口。
优选地,沿竖直向下,所述浆料腔依次包括填料直段、过渡段和出料直段,且所述填料直段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出料直段的截面面积。
优选地,所述浆料板由不锈钢或者树脂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丝网印刷设备,包括刮刀,该刮刀的前端具有浆料腔、填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填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均与所述浆料腔连通,且填料口位于出料口上方。
印刷过程中,刮刀和丝网印版滑动配合,浆料腔内浆料在重力作用下经由出料口流动至丝网印版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丝网印刷设备采用上述结构的刮刀后,在印刷过程中,随着刮刀的移动,浆料腔内浆料在重力作用下由出料口不断地流动至刮刀前端的丝网印版上,以自动补充因渗透至承印物上而减少的浆料量。因此,在保证承印物印刷质量的基础上,可将实际浆料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可减少浆料的浪费量,同时,亦可将浆料控制在丝网印版的图形区域内,可减小因刮除干化浆料而对丝网印版造成的损坏,从而可延长丝网印版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中,刮刀包括刮刀本体和“U”字型的浆料板,刮刀本体和浆料板固定连接形成浆料腔、填料口和出料口,填料口位于出料口上。
由于刮刀为由专业生产厂家供应的专用工具,对于刮刀的结构改进通常需要由使用方向供应方提出相应要求特殊定制,而特殊定制的刮刀价格相对较高,然而使用方又不希望因刮刀的采购价格提高而使其印刷成本增加。为了兼顾改进刮刀和控制印刷成本的目的,本方案通过在现有刮刀的 基础上增设“U”字型的浆料板的方式,使刮刀结构的改进过程简单易行,便于使用方独自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案中,丝网印刷设备的出料口略高于刮刀本体的滑动配合部,刮刀本体通过滑动配合部与丝网印刷设备的丝网印版滑动配合。
本方案通过进一步限定出料口相对于刮刀本体上用于与丝网印版滑动配合的滑动配合部的位置关系,保证了印刷过程中仅有刮刀本体与丝网印版滑动配合,可避免浆料板对丝网印版的剐蹭而造成破损问题,从而可进一步的延长丝网印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丝网印刷设备中刮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丝网印刷设备中刮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刮刀与丝网印版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中附图标记与各个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56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