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架臂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5522.8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8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永井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熊传芳;苏卉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悬架臂。
背景技术
一般公知的悬架臂具有一端与车身一侧连结,另一端与车轮一侧连结的臂主体。
作为这种悬架臂的现有技术,例如日本特开2002-337525、日本特开2002-219918中公开的那样,臂主体由截面大致形成为U字形状的左右分割式的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构成,通过将这些部件的两端上下搭接后进行焊接以形成焊缝,从而形成四角形的中空封闭截面。
在这种悬架臂中,为了确保在悬挂行程状态下与外围零件之间的间隙,大多数的臂主体采取中间形成为弯曲形状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在相对于作用在臂主体轴线上的轴向载荷确保耐久强度时,需要降低距离轴线的偏移量最大的弯曲部的应力。
然而,在现有的结构中,这些部件的两端在臂主体宽度方向的中心,即截面在受到轴向压缩时相对位移量最大的位置焊接在一起。当轴向载荷作用在臂主体上,截面因受到轴向压缩而收缩时,由于剥离方向的力矩作用在焊缝上,故在以焊缝喉部为起点的根部产生应力集中,成为疲劳强度最弱的部位,有可能因根部裂纹而产生疲劳破坏。
作为用于确保悬架臂的耐久强度的对策,扩大截面形状或者增加板厚会导致重量的增加,故一般不可取。另一方面,将材料置换成高强度材料会导致成本上升,故同样不可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增加重量、成本,结构简单,相对于作用在臂主体的轴向载荷具有足够强度的悬架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悬架臂,具有一端与车身一侧连结,另一端与车轮一侧连结,中间形成为弯曲形状的臂主体,所述臂主体由形成折弯部并具有开放截面的一对板状部件构成,通过将所述一对板状部件的开口端相互搭接后进行焊接以形成焊缝,由此形成中空封闭截面,所述焊缝比所述臂主体宽度方向的中心更靠近所述一对板状部件的任意的所述折弯部。
还可以是所述一对板状部件的开放截面大致形成为U字形状。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架臂,由于通过使焊缝靠近一对板状部件的任意的折弯部而能够将其保持在刚性高的部位,故能够减少收缩时的相对位移量,降低疲劳强度低下的焊缝的应力,从而能够提高悬架臂的耐久强度。另外,由于无需扩大截面形状或者增加整体的板厚,故能够将重量、成本的增加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结构简单并且不会显著损害冲压的生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上臂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上臂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上臂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上臂(悬架臂)2、臂主体3、(臂主体的)一端4、(臂主体的)另一端5、(臂主体的)中间6、轴瓦支承部件7、内侧部件(板状部件)8、外侧部件(板状部件)9、9、(内侧部件的)两端(开口端)10、10、(外侧部件的)两端(开口端)11、11、(内侧部件的)折弯部12、12、(外侧部件的)折弯部13、13、焊缝14、(四角形的)中空封闭截面15、(臂主体)宽度方向的中心16、隆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双横臂(包括纵臂)式悬架的悬架臂的上臂为例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将上臂的长度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宽度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高度方向作为上下方向。
如图1及图2所示,上臂1具有中间5形成为弯曲形状的臂主体2。该臂主体2的一端3通过轴瓦等连结部件与作为车身一侧的悬架横梁连结,另一端4通过轴瓦等连结部件与作为车轮一侧的轮毂搬运器连结。另外,臂主体2车身一侧的端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圆筒形状的轴瓦支承部件6,构成为在该轴瓦支承部件6内压入未图示的轴瓦的结构。另外,臂主体2车轮一侧的端部既可以是图示那样的结构,也可以是和车身一侧的端部相同的结构。反过来,车身一侧的端部也同样。总之,臂主体2端部的结构可以和现有技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55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铅蓄电池集群烧焊夹具辅助电加热装置
- 下一篇:导管散热油浸式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