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沼气制备生物天然气的脱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5373.5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5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陆浩洋;黄河龙;樊国军;刘克;刘纯显;包恒亭;郭理臣;赵印;李超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聚天冠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C10L3/1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7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沼气 制备 生物 天然气 脱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制备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沼气制备生物天然气的脱碳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有机物厌氧生化处理产生的沼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50~60%,二氧化碳50~40%,少量的硫化氢等气体。近年来,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燃气、发电、工业锅炉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技术已基本成熟,然而沼气脱碳提纯制取生物天然气技术的发展将为沼气的应用领域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生物天然气按国家标准(GB17820-1999)二类气标准为:高位发热量≥31.4MJ/m??,二氧化碳≤3%,硫化氢≤20mg/m??。沼气脱碳提纯技术在沼气工程中的引入,不但提升了沼气工程整体技术水平,拓展沼气综合利用途径,为沼气行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且可以通过脱碳提纯后出售生物天然气带来较高的资金回报。沼气脱碳提纯后即成为生物天燃气,作为一种生物燃气,具有清洁、高效、安全和可再生四大特征,其高效制备与综合利用是极具有代表性的双向清洁过程,可以弥补当前天然气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作为新能型能源必将在能源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沼气脱碳装置多源于天然气、合成氨变换气脱碳技术,主要有化学吸收法、变压吸附法、膜分离法、低温分离法等,但这些方法不同程度的存在投资大、溶剂挥发性大、甲烷损失大、操作费用高、能耗高、再生系统复杂以及工艺受沼气成分影响严重等诸多技术缺陷,而物理吸收法虽优点突出有所应用,但在沼气提纯中的应用一般采用一级解析、低压吸收,甲烷回收率低,提纯气甲烷含量不高(一般在90%左右)、成分不稳定,仍没有一种成熟稳定、效率高的具体实施参数及工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沼气脱碳净化制取生物天然气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沼气水洗脱除二氧化碳、提高甲烷得率的工艺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
一种沼气制备生物天然气的脱碳装置,包括吸收塔体(1)、沼气进口(2)、沼气分布器(3)、天然气出口(4)、高压水进口(5)、高压水分布器(6)、高压水出口(7)、填料(8)、温度计(9)和除沫器(10),所述吸收塔体(1)为立式筒体,其下部设有与沼气进口(2)连通的沼气分布器(3),其上部设有与高压水进口(5)连通的高压水分布器(6),其顶部设有天然气出口(4),其底部设有高压水出口(7);所述吸收塔体(1)筒体中部设有填料(8),其上部侧壁上设有温度计(9);所述沼气分布器(3)之上设有除沫器(10)。
根据上述的脱碳装置,所述填料(8)为上下均匀分布的三级填料层,每级填料层上部的侧壁上设有人孔(11)。
根据上述的脱碳装置,所述吸收塔体(1)筒体下部侧壁上设有液位计(12),所述高压水出口(7)的管线上设有液位调节阀(13)。
根据上述的脱碳装置,所述吸收塔体(1)筒体上部侧壁上设有压力计(14),所述天然气出口(4)的管线上设有压力调节阀(15)。
根据上述的脱碳装置,所述吸收塔体(1)筒体下部侧壁上设有人孔(11)。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
利用本使用新型装置进行沼气脱除二氧化碳处理,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操作方便,且吸收载体为水,不添加任何吸收剂,处理成本较低,同时水对气体中的各种组分均无化学反应,对设备腐蚀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脱碳装置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吸收塔体;2、沼气进口;3、沼气分布器;4、天然气出口;5、高压水进口;6、高压水分离器;7、高压水出口;8、填料;9、温度计;10、除沫器;11、人孔;12、液位计;13、液位调节阀;14、压力计;15、压力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聚天冠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中聚天冠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53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