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下置通用式水位水温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5313.3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4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方昭敏;龙正详;徐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无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00 | 分类号: | G01F23/00;G01K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朱新学 |
地址: | 314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下 通用 水位 水温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感器,尤其是一种上下置通用式水位水温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上置式水位水温传感器和下置式水位水温传感器是两个分开不同的水位水温传感器。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上置式水位水温传感器或下置式水位水温传感器,存在使用不方便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改变设置与线路板接线端子上的标准接线方式来实现上下置通用式应用的上下置通用式水位水温传感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上下置通用式水位水温传感器,它包括手柄、底座、水位感应电极组件、电路板,手柄与底座通过螺纹连接成一体,并以密封圈进行密封;底座外圆周上设有供密封圈安装用的凹槽台阶,实现与水箱快速插拔式扣压结构连接,底座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水位感应电极组件,且水位感应电极组件与底座采用紧密机械一次性密封技术进行连接的;电路板上设有多个与水位感应电极组件相对应的接线端子,电路板为双面接线分布电路板,电路板的正面为上置式接线式,电路板的反面为下置式接线式,水位感应电极组件上的导线与电路板上相对应的接线端子连接,且电路板设置在底座;与电路板相连的引出导线延伸至手柄外,且手柄的端部还设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上还设有橡胶防水扣压套,从而实现防水的作用。
水位感应电极组件由不锈钢管、水位感应导电极、硅胶套管、公共导电极、温度传感器和导线组成;不锈钢管的上端设有水位感应导电极,不锈钢管的下端设有公共导电极,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公共导电极内,导线的一端与水位感应 导电极连接,导线的另一端穿过公共导电极与电路板上的接线端子连接;不锈钢管的中间位置设有硅胶套管,且硅胶套管与不锈钢管的连接处还设有滚压密封凹槽,不锈钢管两端的联接处通过机械扣压的方式进行密封。
电路板的正面和反面均设有二芯接线电路图、三芯接线电路图和四芯接线电路图。
本实用新型所得的上下置通用式水位水温传感器,由于电路板上设有上置式接线式和下置式接线式,使用时,根据用户对上、下置式水位水温传感器的使用将水位感应电极组件的导线与电路板上的接线点分别互换即可。因此,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设计合理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位感应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路板的二芯接线电路图;
图4为电路板的三芯接线电路图;
图5为电路板的四芯接线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上下置通用式水位水温传感器,它包括手柄1、底座2、水位感应电极组件3、电路板4,手柄1与底座2螺纹连接成一体,并通过密封圈5进行密封;底座外圆周上设有供密封圈安装用的凹槽台阶,实现与水箱快速插拔式扣压结构连接,底座2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四个水位感应电极组件3,且水位感应电极组件3与底座2采用紧密机械一次性密封技术进行连接的;水位感应电极组件3由不锈钢管14、水位感应导电极6、硅胶套管7、公共导电极8、温度传感器9和导线10组成;不锈钢管14的上端设有水位感应导电极6,不锈钢管14的下端设有公共导电 极8,温度传感器9设置在公共导电极8内,导线10的一端与水位感应导电极6连接,导线10的另一端穿过公共导电极8与电路板4上的接线端子连接;不锈钢管14的中间位置设有硅胶套管7,且硅胶套管7与不锈钢管14的连接处还设有滚压密封凹槽,不锈钢管14两端的联接处通过机械扣压的方式进行密封;电路板4上设有四个与水位感应电极组件3相对应的接线端子,电路板4为双面接线分布电路板,电路板4的正面为上置式接线式,电路板4的反面为下置式接线式,电路板4的正面和反面均设有二芯接线电路图、三芯接线电路图和四芯接线电路图;水位感应电极组件3上的导线10与电路板4上相对应的接线端子连接,且电路板4设置在底座2;与电路板4相连的引出导线11延伸至手柄1外,且手柄1的端部还设有锁紧螺母12,锁紧螺母12上还设有橡胶防水扣压套13,从而实现防水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无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无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53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尼龙织物的染色工艺
- 下一篇:蛋白质服装面料的染整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