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密性试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5202.2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8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卢华辉;周业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林市科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6 | 分类号: | G01M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彭晓玲 |
地址: | 537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密性 试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密性试漏仪。
背景技术
针对现有在市面上的试漏仪有两种:第一种为水浸试,将零件浸入液体中后将压缩空气冲入试验零件体内,观察漏气情况,该设备的优点:能直观看出产品漏气及漏气的地方,方便标识出来为后续零件的补漏起到很好的作用;缺点为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设备笨重、需要液体当介质工人工作时候比较脏。
第二种为使用压缩空气为动力源,以气动气体增压泵作为力源,驱动气源压力与输出液压力成正比。通过对驱动气源压力的调整,可以对压力的调节。当压力与增压压力平衡时气体增压泵自动停止动作,输出的压力稳定在设定的压力上。如果有泄露会导致系统的压力下降,这样可以判断零件漏气。该设备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等。但是由于只能判断零件漏气不能直观的看出零件漏气的位置,对于我们公司的零件我们需要不单只是知道漏气,而且还得知道零件漏气的地方,方便后续进行漏气的修补。
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有必要对现有的试漏仪设备作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发明了一种可自动对零件进行试漏测试,且能清楚观察到零件漏气的气密性试漏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密性试漏仪,包括:
两个互通的蓄水罐,其一个罐口不密封,另一个密封,密封的蓄水罐顶部配置有第一电磁阀;
工作台,其位于蓄水罐上端,所述工作台内为空腔,罐口不密封的蓄水 罐的罐口与工作台底部相通;
控制面板,其固定于工作台上,配置有开关、报警器、压水控制器、试压控制器,排水控制器;
加压设备,其出口分为两个,第一出口与密封的蓄水罐连接,连接处装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二出口置于工作台中及出口处装有第三电磁阀;
其中,所述开关与压水控制器输入端连接,压水控制器控制端与第二电磁阀连接,压水控制器输出端与试压控制器输入端连接,试压控制器控制端与第三电磁阀及报警器连接,试压控制器输出端与排水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排水控制器控制端与第一电磁阀连接。
两个蓄水罐侧壁通过水管进行相通。
所述加压设备的第一出口通过软管与蓄水罐连接。
所述加压设备的第二出口通过软管延伸至工作台空腔内。
所述加压设备为气体增压泵。
所述报警器为指示灯或者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气密性试漏仪,有较高的自动化,不但能检验出零件漏水,还得看出零件漏在哪个地方,方便后续零件的补漏工艺的进行。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点是各部件之间结构紧凑,通过控制器来对电磁阀的控制,使得加工效率成倍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密性试漏仪左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密性试漏仪部分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密性试漏仪部分俯视图。
其中:1、蓄水罐;2、工作台;3、控制面板;4、加压设备;5、排水控制器;6、试压控制器;7、压水控制器;8、开关;9、报警器;10、第三电磁阀;11、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连接;13、第一出口;14、第二出口;15、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受限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气密性试漏仪,包括:两个互通的蓄水罐1,两个蓄水罐1侧壁通过水管15进行相通,其一个罐口不密封,另一个密封,密封的蓄水罐顶部配置有第一电磁阀11;工作台2,其位于蓄水罐1上端,所述工作台2内为空腔,罐口不密封的蓄水罐的罐口与工作台2底部相通;控制面板3,其固定于工作台2上,配置有开关8、报警器9、压水控制器7、试压控制器6,排水控制器5,所述报警器9优选为指示灯或者扬声器;加压设备4,所述加压设备4为气体增压泵,其出口分为两个,第一出口13通过软管与密封的蓄水罐连接,连接处装置有第二电磁阀12,第二出口14通过软管延伸至工作台空腔内及出口处装有第三电磁阀10;其中,所述开关8与压水控制器7输入端连接,压水控制器7控制端与第二电磁阀12连接,压水控制器7输出端与试压控制器6输入端连接,试压控制器6控制端与第三电磁阀10及报警器9连接,试压控制器6输出端与排水控制器5输入端连接,排水控制器5控制端与第一电磁阀1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林市科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玉林市科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52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废旧酚醛粉末为基体的吸油阻水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耐张线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