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端板锚固式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波形板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4569.2 | 申请日: | 2013-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0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武;郑钦旺;艾玉华;庞建甫;许伟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武 |
主分类号: | E02D5/10 | 分类号: | E02D5/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锚固 式先张法 预应力 高强 混凝土 波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一种挡土、护坡等建筑围护结构,特别是一种端板锚固式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波形板桩。
背景技术:
目前土木工程领域,存在的建筑围护结构形式较多,常用的临时性挡土支护构筑物有:钢板桩、钢轨桩、H型钢桩、三轴水泥搅拌桩连续墙(SMW工法桩)、旋喷桩、连续壁、平板桩、预垒桩及其他工法或木板桩等;永久性挡土支护构筑物有:现浇法地下连续墙、重力式钢筋混凝土挡墙、现浇钻孔灌注桩、台座法预制U形板桩等。
传统的支护结构大多采用现场浇注的方法,施工工期长、工效低、工程造价高、施工工序复杂、结构质量不稳定。
近几年在国内外支护工程上出现了一种台座法生产的预制U形板桩,因为具有挡土面积大、桩身抗弯性好、施工组织简易等优点,在部分工程中得到了小范围应用。但由于预制U形板桩采用固定钢模台座法生产,在施加预应力工艺上采用的是以固定的台座端张拉,其预应力主筋在锚固形式上存在着技术缺陷,制品养护达到预应力放张时主筋必须切割断,而切割后预应力主筋由于两端没有设置固定的锚固点,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回缩量,造成了部分预应力损失,有效预应力值降低,从而导致桩身设计的抗弯、抗剪性能不足。另外,在锤击法施工沉桩过程中,锤体的锤打冲击力直接作用于桩头混凝土上,其桩端因为没有专用金属保护件,耐打性不良,使其抗疲劳损坏能力较差,施打中桩头极易破损,影响工程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产品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板锚固式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波形板桩,以解决以上提及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端板锚固式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波形板桩,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两端的钢制端头板和设在两钢制端头板之间两者截面形状相吻合的高强混凝土板桩主体,所述高强混凝土板桩主体体内设有牵拉在两钢制端头板之间的预应力主筋。
上述钢制端头板包括截面呈梯形凹状的主体和设在主体槽顶两侧的支脚,所述两支脚外侧对应设有相互配合的卯槽和榫头,所述钢制端头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孔组,所述孔组由张拉螺纹孔与主筋镦头孔及孔间过渡槽组成。
上述两支脚下表面与钢制端头板上表面相平行。
上述两支脚上表面相对钢制端头板上表面相倾斜。
上述张拉螺纹孔内壁具有螺旋攻牙处理,以作为预应力主筋穿入孔使用,同时也作为旋固张拉螺具的孔位使用。
上述主筋镦头孔为主筋端头连接用的沉孔。
上述孔组分别设在主体的上横板和两支脚上,且上横板上的孔组连线与设在两支脚上的孔组连线平行。
上述高强混凝土板桩主体体内沿着预应力主筋方向间隔设置有箍筋。
本实用新型端板锚固式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波形板桩的特点:
1.在桩头两端分别设置永久性预应力主筋张拉锚固端板,可有效控制预应力主筋切断后的预应力损失,防止有效预应力值降低,提高了桩身抗弯与抗裂性能。
2.在桩端设置钢制端板,能够更好地保护桩头,大大提高了耐打性,消减了施工过程中桩头疲劳性受力破损现象,保证施工质量。
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可使用二氧化碳保护焊进行多桩节拼接,以满足不同桩位设计长度的需求。
4、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60-C80,能够保证桩头与桩身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筋笼主筋与钢制端头板联接立体示意图;
图3是钢制端头板立体示意图;
图4是孔组的主视图;
图5是主筋镦头孔的剖面图;
图6是主筋镦头孔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端板锚固式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波形板桩,包括设在两端的钢制端头板1和设在两钢制端头板之间两者截面形状相吻合的高强混凝土板桩主体2,所述高强混凝土板桩主体体内设有牵拉在两钢制端头板之间的预应力主筋3。
本实用新型端板锚固式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波形板桩可有效控制预应力主筋切断后的预应力损失,防止有效预应力值降低,提高了桩身抗弯与抗裂性能。在桩端设置钢制端板,能够更好地保护桩头,大大提高了耐打性,消减了施工过程中桩头疲劳性受力破损现象,保证施工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武,未经张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45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方便的喷雾泵机构
- 下一篇:紧急逃生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