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却旋风气液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4533.4 | 申请日: | 2013-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0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卢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高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B01D45/08;B01D53/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44 江西省南昌市英雄***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旋风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压缩空气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装置(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压缩空气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装置(器),有丝网除雾器(如广东肇庆化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QY系列气液分离器和LN23—Z型高效除油器,江苏南通环海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Q—250/8型油水分离器)、旋流板除雾器(如新乡市新华水暖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旋风式气水分离器)、折板除雾器(如北京天达京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TDF系列气水分离器)等,它们的功能都只能是单一的气液分离作用,所以人们通常要先采用冷却器将压缩空气冷却至40℃以下,即在空气压缩机的后面安装一台后冷却器,用于压缩空气的冷却,再在后冷却器的后面安装一套气液分离设备或用于气体干燥的设备,将压缩空气中的水和油进行分离干燥,以确保使用压缩空气的设备、仪表的安全。而且目前大部分气液分离设备或气体干燥设备的使用寿命都不长,特别是有油润滑空压机压缩的空气中还含有油,油在高温下还会结碳,由于压缩机油和压缩机油结成的碳对气液分离器的影响(如使用较多的采用丝网除雾器的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油对气体干燥设备中的干燥媒的污染,对它们的使用寿命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气体干燥设备是需要用电的,这样也增加了压缩空气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集冷却和旋风分离为一体的气液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这种冷却旋风气液分离器,它由壳体、冷却器芯、分离器芯及支架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是通有流动冷却水的夹层筒体,壳体上的夹层水道开有进、排水口,在壳体上部穿过壳体壁开有进气口。壳体也可以分为上壳体和下壳体两部分,更有利于冷却器芯、分离器芯的安装与维护;
所述冷却器芯安置在上部壳体内,它包括沿壳体中轴线安置并一直延伸至下部壳体的排气管,在上部壳体中的排气管周围并与排气管平行安置的冷却水管群,在冷却水管之间安置的与冷却管群垂直的气流导流板。此外,在冷却器芯的下方还可安装接污盘和排污管,更有利于提高气液分离和排污效力;
所述分离器芯安置在下部壳体内,它包括与冷却器芯下方相对接的挡板、旋风导板,以及壳体底部的集污器及其排污口;
所述支架安装在壳体的下端,用以支持和安装冷却旋风气液分离器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冷却旋风气液分离器,直接安装在空压机的出口处,它的上下壳体的夹套中均采用了水冷却,比单一的冷却器增大了冷却面积。当压缩气体进入后,气体迅速扩散,在冷却器的管道群中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反复来回碰撞,除将压缩气体冷却外,产生的液体会顺流而下,若在冷却器芯的下方安装有接污盘和排污管,大部分液体可流入接污盘后由排污管流入集污器中;冷却后的气体温度在40℃以下,在挡板、旋风导板的作用下,气体在下壳体中产生激烈的旋风,而且在旋风的作用下和下壳体冷却水继续冷却下,再次将压缩气体中的液体分离,压缩气体中的液体顺内壳体下流,流入集污器中由排污口排出,洁净的压缩空气向上经排气管上端的排气口排出。
这种冷却旋风气液分离器,不怕油的污染和因油结碳的影响,能达到既冷却又分离的双重目的,克服了现有对压缩气体中的水和油的分离设备的不足,起到了减少空气压缩机后段设备投入的目的。经过这种冷却旋风气液分离器处理的压缩气体可以达到较高的国家气体标准要求,只要对使用气体要求不是十分严格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再使用气体干燥设备。如果对使用的气体要求十分严格,一定要使用气体干燥设备的,本设备可以提高气体干燥设备的使用寿命数倍以上。此外一般气液分离器和气体干燥设备拆卸清洗都很困难,本设备拆卸、清洗、安装都十分方便,而且占用的空间很小,有效简化了压缩空气的后处理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或图2的A—A冷却器芯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高,未经卢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45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