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光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4532.X | 申请日: | 2013-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3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铿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兰汽车配件制造(平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F21V8/0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君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沈志良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照明、装饰用途的条状发光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导光条结构。
背景技术
基于使用光源更少﹑发光更柔和等因素,目前在部分特殊产品或场合使用导光条来取代复数LED(发光二极体)做为发光装置已成为另一种选择。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第095211117号所揭示的发光棒,其包括有一轴向延伸一长度的导光条,以及设在该导光条第一端的发光元件,导光条的外径局部面积结合有第一反光元件,导光条的第二端则设有第二反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往导光条的第二端投射光线时,光线同时经由第一与第二反光元件反射,从而在导光条产生发光效果。
前述的导光条可以做为单纯的照明灯,也可以做为装饰灯,或是隐藏在一物品的特定位置做为背景灯,或是安装在需要透光之物件背面做为背光源。由于有些产品欲被导光条照射的表面系为曲面或不规则表面,而一般的导光条均为直形,以致于若采用直形的导光条做为发光源,则因为直形的导光条中心轴方向的各个位置与被照物表面的垂直距离不同,以致于照射到被照物表面的光照度也不相同,在视觉感受上即有照射面不均匀的情況。
发明內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习知直形导光条将光线照射于物体的曲面或不规则表面,或弯曲形的导光条照射于物体的平面时,被照射物表面会因为与垂直于导光条的中心轴线距离不同而产生光照度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条的其中一特征,系将导光条设为弯曲形状,并依导光条之反光面与被照物平面之距离的不同而在导光条的反光面设置不同密度的反光结构,使从导光条一端投射进入导光条的光线进行传导时,经由不同密度的反光结构反射至不同距离的被照物平面时,在该平面上呈现出接近均匀的光照度。
本实用新型之导光条的另一特征,系将导光条设为直形状,并依导光条的反光面与被照物曲面之距离的不同而在导光条的反光面设置不同密度的反光结构,使从导光条一端投射进入导光条的光线经由不同密度的反光结构反射至不同距离的被照物曲面时,在该曲面上呈现出接近均匀的光照度。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条的再一特征,系于一导光条的不同位置分別设置反光结构,使得藉由一导光条可以产生多个照射至被照物之多个不同位置之光源,甚至在被照物的每一个不同表面上呈现出接近均匀的光照度。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条的其中一技术手段,系使导光条形成弯曲形状或直形状,并在该导光条的外表面沿着其中心轴方向的一侧的局部面积设置反光面,相对于反光面的另一侧面设为出光面;该反光面由复数反光结构以不等密度排列组成,其中,当导光条为弯曲形状时,该反光结构在该导光条具有曲率半径之位置的密度,高于或低于该整个反光面之反光结构的平均密度;当导光条为直形状时,则该反光结构的密度依其与被照物的距离愈远而愈高,反之则愈低;使得光线可以由高密度的反光结构反射出较强的光线,而低密度的反光结构则反射出较弱的光线,从而使反射至被照物表面的光线整体上呈现出接近均匀的光照度。
本实用新型之导光条的另一技术手段,可以在导光条表面的多个不同位置分別设置彼此分离或连续延伸的反光面;所述反光面由复数反光结构以不等密度排列组成,所述不等密度,系依该反光面与被照物之间的距离愈远而愈高,反之则愈低;相对于每一反光面的另一面则做为出光面,使从导光条一端投射进入导光条传导的光线得以经由不同密度及不同位置的反光结构反射通过出光面到达对应位置的被照物表面,使得被照物的每一个不同表面整体上呈现出接近均匀的光照度。
本实用新型设于导光条之反光面的反光结构,可以是突出、凹陷或平面的点,或是突出、凹陷或平面的长条形。
利用前述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与导光条,一般只需要在导光条的一端设置一个光源,藉由一个光源将光线投射进入导光条內传导,再由反光面的不同密度之反光结构将光线不等强度地反射出出光面,从而在被照物所对应的平面或曲面呈现出均匀的光照度,因而在最节省材料﹑元件等成本之条件下提供照明用或装饰用的导光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光线从导光条端部投射至导光条內部传导后,由该反光面将光线反射通过出光面照射至被照物时,得以使整体产生接近均匀的光照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导光条结构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导光条结构的纵向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3为显示从第2图之V方向所观看之本实用新型反光结构具有不同密度之实施例平面示意图。
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以弯曲形导光条将光线反射至平面被照物之实施例平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兰汽车配件制造(平湖)有限公司,未经宜兰汽车配件制造(平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45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