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初级和次级感应线圈以及包含其的电动汽车感应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4505.2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7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邓恒;张崇生;郝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F38/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湘;汤春龙 |
地址: | 201203 中国上海市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初级 次级 感应 线圈 以及 包含 电动汽车 充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特别涉及感应充电系统的初级感应线圈、次级线圈和用于电动汽车的感应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节能和环保正在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目标,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被广泛看好。现有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通过充电插座从电网获得电能,充电电路直接与蓄电池组固定连接,由于充电插座与电缆的存在而极大地降低了充电的灵活性;另外较大的充电电流也构成了漏电及电击的潜在危险,同时车身上的充电电路增加了车辆的自身质量,这进一步限制了电动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应用。因此非接触式充电是迫切需要发展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初级感应线圈,其具有优化的充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感应充电系统的初级感应线圈,所述感应充电系统用于电动汽车,包括:
截面呈π形的导轨;以及
沿所述导轨延伸方向设置于其上部的一对导线,所述一对导线相互平行,或者包含相互平行的部分和相互缠绕的部分。
优选地,在上述初级感应线圈中,所述导轨的长度和一对平行导线之间的间距满足下列关系:
L=α×D2+β×D+γ×Imax
这里L为所述导轨的长度,D为平行导线之间的间距,Imax为导线中流经的最大电流,α和β为大于零的常数,其由实验确定。
优选地,在上述初级感应线圈中,所述导轨的长度和所述一对导线的平行部分之间的间距满足下列关系:
L=λ1×D2+λ2×Imax+λ3×R
这里L为所述导轨的长度,D为所述一对导线的平行部分之间的间距,Imax为导线中流经的最大电流,R为所述一对导线的相互平行的部分与相互缠绕的部分的长度之比,λ1、λ2和λ3为大于零的常数,其由实验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次级感应线圈,其具有优化的充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感应充电系统的次级感应线圈,所述感应充电系统用于电动汽车,包括:
E型磁芯,其中部呈圆锥台形;以及
缠绕在所述E型磁芯中部的导线。
优选地,在上述次级感应线圈中,所述圆锥台形的底面面积与高度满足下列关系:
S=k1×H2+k3×N
这里S为所述圆锥台形的面积,H为所述圆锥台形的高度,N为缠绕在所述圆锥台形上的导线的匝数,k1和k2为大于零的常数,其由实验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感应充电系统,其具有优化的充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感应充电系统,包括:
第一单元,包括:
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与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耦合的高频逆变电路,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高频电流;
与所述高频逆变电路耦合的初级感应线圈,包括截面呈π形的导轨和沿所述导轨延伸方向设置于其上部的一对导线,所述一对导线相互平行,或者包含相互平行的部分和相互缠绕的部分;
第二单元,适于安装在所述电动汽车上,包括:
次级感应线圈,包括E型磁芯和缠绕在所述E型磁芯中部的导线,其中,所述中部呈圆锥台形,所述中部与两侧之间的空间适于容纳设置于所述导轨上部的一对导线;
与所述次级感应线圈的导线耦合的第二整流滤波电路;以及
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耦合的稳压调节电路。
优选地,在上述感应充电系统中,所述第二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次级感应线圈与第二阵列滤波电流之间的功率补偿与负载阻抗匹配控制电路。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各个方面的描述变得更加清晰和更容易理解,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单元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附图包括: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感应充电系统的初级感应线圈的横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4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系统
- 下一篇:驱动电路及其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