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腐蚀挂片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2427.2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8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单广斌;刘小辉;李贵军;亓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腐蚀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腐蚀挂片夹具。
背景技术
腐蚀受到温度、压力、腐蚀介质种类及含量、材料耐蚀性能以及流速流态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验室的模拟实验往往跟现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相比之下,企业生产环境下的腐蚀挂片更能反映实际工况条件下的腐蚀,对设备腐蚀评估和校正实验室数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场的腐蚀挂片所处环境复杂,有些是在高温下、有些在具有一定流速的环境、有些是在液相,有些是在气相中。因此要求挂片夹具满足挂片安装方便、稳定性好、挂片相互之间绝缘等。
CN01269029.5中涉及了一种在线腐蚀监测取样挂片探针,包括探针杆,探针杆一端固定挂片,其特征在于探针杆为中空,探针杆上固定挂片处或其一侧有介质导入孔,另一端有介质导出孔。介质导入孔是通孔,介质导出孔可以是盲孔或通孔,介质导出孔处设置有探针帽,可以实现在挂片上取样,得到挂片处介质的真实数据,实现腐蚀监测数据和腐蚀介质分析数据的一致性、同步性和代表性,但该探针对于大容器内常规挂片不适用。目前现场使用的挂片多采用螺栓或铁丝串挂,挂片间的相互绝缘以及挂片的暴露情况和角度难以保证相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同组腐蚀挂片暴露条件难以保证相近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腐蚀挂片夹具。该夹具用于腐蚀挂片的现场测试中,具有同组腐蚀挂片暴露条件相近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腐蚀挂片夹具,主要包括前后两片梳型压片、紧固螺栓、至少一个梳齿和绝缘配件,梳形压片开有固定孔,通过紧固螺栓穿过固定孔固定,其特征在于,绝缘配件上开有绝缘配件孔,所述绝缘配件包括绝缘瓷环和绝缘瓷柱;安装时首先将绝缘瓷环放在梳齿上的绝缘配件孔内,将绝缘瓷柱放入绝缘瓷环孔内,再放上腐蚀挂片,且绝缘瓷柱穿入腐蚀挂片孔,而后在腐蚀挂片上面再 放一片绝缘瓷环,同样是瓷柱穿入瓷环孔内;在其它梳齿上采取上述同样的方法放好腐蚀挂片、绝缘瓷环和绝缘瓷柱,最后在上面再盖上一个梳型压片,通过紧固螺栓压紧,并用螺栓连接到需要挂片的容器的恰当位置,完成样品的安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通过梳齿距离控制腐蚀挂片样品的间距。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绝缘瓷环和绝缘瓷柱使腐蚀挂片与其它金属构件绝缘。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梳型压片、梳齿的材质根据所处环境的要求、要接触的介质性质确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腐蚀挂片固定于腐蚀挂片夹具上,腐蚀挂片中间用绝缘瓷环隔离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同组腐蚀挂片暴露条件难以保证相近的问题,满足挂片的隔离绝缘,且同组挂片暴露条件基本相同,安装和固定方便,配件加工简便,并可重复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腐蚀挂片夹具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2为绝缘配件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1为梳型压片;2为梳形压片固定孔;3为梳齿;4为绝缘配件孔;5为绝缘瓷柱孔;6为绝缘瓷柱;7为绝缘瓷环。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腐蚀挂片夹具,主要包括梳型压片1、梳齿3、梳形压片固定孔2、绝缘配件孔4,所述绝缘配件包括绝缘瓷环(图2中7),绝缘瓷柱(图2中6)。安装时,首先将绝缘瓷环7放在梳齿3上的绝缘配件孔4内,将绝缘瓷柱6放入绝缘瓷环7的孔内,再放上腐蚀挂片,且绝缘瓷柱6穿入腐蚀挂片孔,而后在腐蚀挂片上面再放一片绝缘瓷环7,同样是瓷柱6穿入瓷环孔内。在其它梳齿上采取上述同样的方法放好腐蚀挂片、绝缘瓷环和绝缘瓷柱,最后在上面再盖上一个梳型压片1,在梳形压片固定孔2中穿入紧固螺栓并压紧两片梳型压片,并用螺栓连接到需要挂片的容器的恰当位置,完成样品的安装。
该夹具拆装方便,绝缘配件加工简便,并可重复使用。夹具可实现多挂片的同时安装,且挂片完全被绝缘隔离,同组挂片暴露情况及角度基本相同,尽可能的减少了实验干扰因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24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