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烟雾滤清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1975.3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1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宁佳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3/06 | 分类号: | B60H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孟宪功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烟雾 滤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烟雾吸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烟雾滤清器。
背景技术
驾驶员及乘客经常会在车内吸烟,而车厢的空间结构封闭,烟雾不易散去,尤其在夏季天气炎热时,为了达到制冷效果,车主通常将车内门窗紧闭,滞留在车内的烟雾对车内人员身体造成很大危害,并且长期如此会使烟雾颗粒粘附在内饰件、座椅以及地毯等汽车内部物品上,容易产生异味,对车内乘员造成持久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净化车内空气,避免车内烟雾对车内人员身体造成伤害。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烟雾滤清器,其包括滤清器本体和用于抽吸烟雾的气泵,所述气泵和滤清器本体相连将含有烟雾的空气送进所述滤清器本体,经过过滤后排出车外。
进一步地,所述滤清器本体设有滤清器进气口和滤清器出气管,所述气泵设有气泵进气管和气泵出气管,所述气泵出气管和所述滤清器进气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烟雾滤清器还包括壳体,上述所述的各部件均位于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地,为了增大烟雾空气的抽吸速度,所述气泵进气管的管口处优选设置为喇叭形。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车载烟雾滤清器,其利用气泵将烟雾空气抽吸进与其相连的滤清器内,经过滤清器的过滤之后排出车外,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可以有效净化车内空气,避免对车内乘员身体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载烟雾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气泵进气管;3:气泵;4:气泵出气管;5:滤清器本体;6:滤清器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烟雾滤清器,用于安装在车内对吸烟产生的烟雾进行吸收以净化空气,其包括滤清器本体5和用于抽吸烟雾的气泵3,所述气泵3和滤清器本体5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滤清器本体5设有滤清器进气口和滤清器出气管6,所述气泵3设有气泵进气管2和气泵出气管4,所述气泵出气管4和所述滤清器进气口相连。在安装时,所述气泵进气管2的管口朝向车内,所述滤清器出气管6的管口朝向车外,当车内有烟雾产生时,开启气泵3,由气泵进气管2开始抽吸带有烟雾的空气,烟雾由气泵出气管4排入滤清器本体5内,由于滤清器本体5内设置有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滤芯,因此经过滤清器本体5过滤之后可以将较为干净的空气通过滤清器出气管排出车外,不仅净化了车内空气,也可以避免对车外的空气造成污染。
另外,所述气泵3的开启可以通过电开关开启,或者通过安装感烟传感器和控制器,当感烟传感器感觉到有烟雾时,由控制器启动气泵3开始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烟雾滤清器还包括壳体1,上述所述的各元部件(包括气泵3,气泵进气管2,气泵出气管4,滤清器本体5以及滤清器出气管6)均位于所述壳体1内。以方便简化整体的结构和便于安装。
进一步地,为了增大烟雾空气的抽吸速度和抽吸量,所述气泵进气管2的管口处优选设置成喇叭形。
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而且可以有效净化车内空气,保证车内人员舒适的呼吸环境。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19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