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新颖的织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1284.3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0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吴美貌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耀(福建)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14 | 分类号: | B32B15/14;B32B27/28;B32B2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7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新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具体地说是指一种结构新颖的织带。
背景技术
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其品种繁多,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织带的原料有棉线、麻线、锦纶、涤纶、丙纶等纤维。
以织带的织造工艺的不同,有单层织带,也有双层织带,其原料一般单纯地采用纤维原料。以腰带为例,其由上层和下层编织构成,其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原料只单纯地采用纤维原料,织带抗刺穿的强度低,易被尖锐物品刺穿,影响产品使用寿命。而且人们把腰带系在腰上后,由于不同的腰围的使用者,其腰带的尾部往往会存在过长,尾部无法固定,往往自然下垂凌乱表露体外,严重影响使用者佩戴形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织带,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织带抗刺穿的强度低,易被尖锐物品刺穿,影响产品使用寿命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新颖的织带,包括上层和下层编织形成的织带本体,还包括硅胶层和金属箔层,该硅胶层设于织带的顶面上,所述金属箔层包裹于织带本体内,并且位于上层和下层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定位件,该定位件设有四周密闭的第一通腔,所述织带本体可滑动地穿设在第一通腔上,所述定位件还设有用于夹紧织带本体的尾部的第二通腔,并且该第二通腔位于所述第一通腔上部,所述定位件的侧壁开设有一缺口,并且该缺口与所述第二通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箔层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对应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上、下条形凸部,所述上层和下层的内面分别对应设有与上、下条形凸部适配的上、下条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条形凸部均位于金属箔层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为塑料定位件。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箔层为铝箔层或铜箔层。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和下层均为竹炭纤维制成。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织带采用硅胶层和金属箔层结合的设计,使得抗刺穿的强度高,其形成两道防刺穿防线,第一道防刺穿防线为硅胶层,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使得织带不易被刺穿,而且也起到装饰织带效果,倘若硅胶层破裂,第二道防刺穿防线为埋设于织带本体内的金属箔层,其不易被刺穿,提高了产品使用寿命。本织带还采用定位件的设计,使得织带的尾部不会因为存在过长,而无法固定的问题,有效解决了织带的尾部的定位问题,不会因自然下垂凌乱表露体外而严重影响使用者佩戴形象。使用时,把织带的尾部通过缺口送入第二通腔内,通过第二通腔的侧壁对其夹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其中定位件未装上的状态。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箔层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其中定位件已装上的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结构新颖的织带,包括上层10和下层11编织形成的织带本体1,还包括硅胶层12和金属箔层13,该硅胶层12压设于织带本体1的顶面上,所述金属箔层13包裹于织带本体1内,并且位于上层10和下层11之间。所述金属箔层13为铝箔层。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铝箔层13的顶面和底面分别对应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上、下条形凸部131、132,所述上层10和下层11的内面分别对应设有与上、下条形凸部131、132适配的上、下条形凹槽(图中未标出)。所述上、下条形凸部131、132均位于铝箔层13的中部。所述上、下条形凸部131、132与上、下条形凹槽(图中未标出)对应配合的设计,起到限位作用,使得金属箔层13不易出现偏移现象。
参照图4和图5。一种结构新颖的织带还包括一定位件2,该定位件2设有四周密闭的第一通腔20,所述织带本体1可滑动地穿设在第一通腔20上,所述定位件2还设有用于夹紧织带本体1的尾部的第二通腔21,并且该第二通腔21位于所述第一通腔20上部,所述定位件2的侧壁开设有一缺口22,并且该缺口22与所述第二通腔21相通,该第二通腔21的高度略小于织带本体1的尾部厚度,所述定位件2为塑料定位件。使用时,把织带本体1的尾部通过缺口22送入第二通腔21内,通过第二通腔21的侧壁对其夹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耀(福建)织造有限公司,未经新耀(福建)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12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猪饲料曲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高蛋白葡萄籽粕工业化制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