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中空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1149.9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5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仕林;李廷春;邱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中空 钢管 混凝土 支架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巷道或硐室的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尤其涉及一种双层中空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是在钢管外壳内灌注混凝土组成的现代构件。其工作原理: 钢管壳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使夹心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内填混凝土与钢管管壳共同承受轴向压力。
钢管混凝土支架是由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的高延法教授发明并成功应用到深井软岩巷道支护中,为解决深井软岩巷道支护问题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钢管混凝土支架是由空钢管弯制成形,内部充填混凝土而成的组合构件,具有高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在相同用钢量的情况下,钢管混凝土支架的支护能力可以达到传统的U 形钢可缩性支架的3 倍以上,而且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在深部巷道支护中采用钢管混凝土作为支架材料,可以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的高支撑能力, 是提高支架承载力、降低支护成本的一种有效途径。
但是,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填充混凝土之后,有两个缺点,第一,构件的自重过大,不利于施工操作;第二,构件的刚度过大,让压能力差,不能实现让抗结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钢管混凝土支架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自重小、具有一定柔性的双层中空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
本实用新型双层中空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的构造为:由外管、内管、定位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和内管的形状与巷道或硐室的形状匹配,为圆弧形,外管和内管套在一起,两者平行且几何形心重合;所述的外管为高强厚钢管;所述的内管为普通薄钢管,也可以是硬塑料管。
所述的定位杆是由小直径钢筋制成,位于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的两个端头,其作用是通过焊接将内管和外管固定在一起,并且保持两者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是:施工时,将预制好的双层中空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通过套管连接,并且安装至待支护的巷道或硐室,最后在双层中空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的内管与外管之间灌注混凝土即可。
本实用新型导爆索连接装置的优点是:
(1)只在内管和外管之间灌注混凝土,可以节省大量的混凝土,并且减少钢管混凝土支架的自重。
(2)双层中空钢管混凝土支架由于构件的中心有预留空间,因此具备一定的柔性,提高了钢管混凝土支架的让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层中空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的实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剖面图。
图例说明:1-外管;2-内管;3-固定杆;4-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导爆索连接装置由外管1、内管2和固定杆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外管1和内管2的形状与巷道或硐室的形状匹配,为圆弧形,外管1和内管2套在一起,两者平行且几何形心重合;所述的外管1为高强厚钢管;所述的内管2为普通薄钢管,也可以是硬塑料管。
所述的定位杆3是由小直径钢筋制成,位于双层中空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的两个端头,其作用是通过焊接将内管2和外管1固定在一起,并且保持两者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是:施工时,将预制好的双层中空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通过套管连接,并且安装至待支护的巷道或硐室,最后在双层中空钢管混凝土支架构件的内管2与外管1之间灌注混凝土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11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