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铜搅拌浸出余热的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0747.4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3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曙东;雷建华;袁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7/02 | 分类号: | F25B27/02;F25B41/04;C22B3/02;C22B3/04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330063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搅拌 浸出 余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装置,是将电气设备产生的余热用于加热矿浆或萃余液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采用铜搅拌浸出余热的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铜搅拌浸出试验报告,矿浆温度在65℃时铜浸出率最大。过去一般直接用蒸汽加热矿浆至65℃,需建锅炉设施、加热能耗大,运行成本高。而铜搅拌浸出生产时的电气设备产生大量余热,需用冷却塔提供冷却水去除余热,此部分余热未被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实现加热矿浆或萃余液(矿浆中的一种溶液成份)、并提供电气设备冷却水的高效节能的换热装置,将电气设备产生的余热用于加热矿浆或萃余液(矿浆中的一种溶液成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铜搅拌浸出余热的换热装置,包括:高温水源热泵机组、换热器和冷却塔,高温水源热泵机组换热部分由冷凝器和蒸发器组成,高温水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出口端装有第六电动蝶阀并与换热器的入口端装有的第四电动蝶阀连接,换热器的出口端依次通过PH自动报警装置、第五电动蝶阀、加药装置、第七电动蝶阀、第一补水定压装置、加温水泵与高温水源热泵机组冷凝器的入口端连接;高温水源热泵机组蒸发器的出口端依次通过第八电动蝶阀、第二补水定压装置和第一电动蝶阀与冷却塔的入口连接,冷却塔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二电动蝶阀、冷却水泵、需水冷却电器设备和第九电动蝶阀与高温水源热泵机组蒸发器的入口端连接;第八电动蝶阀的出口还通过第三电动蝶阀连接第二电动蝶阀的出口,需水冷却电器设备出口通过第十电动蝶阀连接第八电动蝶阀的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铜浸出余热的换热装置,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系统运行稳定,换热系统综合能效比达到4~5;它既能提供25oC的冷却水,满足电气设备冷却水进水温度不超过30oC的要求,又能回收工艺冷却水的热量为矿浆或萃余液加热,降低了生产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通过相应的监测及控制措施,可实现换热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自动化程度高,节能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a.高温水源热泵机组,a1.冷凝器,a2.蒸发器,b.换热器,c.加温水泵,d.冷却水泵,e.加药装置,f.第一补水定压装置,g.第二补水定压装置,h.需水冷却电气设备,i.冷却塔,j.PH自动报警装置,1.第一电动蝶阀,2.第二电动蝶阀,3.第三电动蝶阀,4.第四电动蝶阀,5.第五电动蝶阀,6.第六电动蝶阀,7.第七电动蝶阀,8.第八电动蝶阀,9.第九电动蝶阀,10.第十电动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种采用铜搅拌浸出余热的换热装置,包括:高温水源热泵机组a、换热器b和冷却塔i,高温水源热泵机组a换热部分由冷凝器a1和蒸发器a2组成,高温水源热泵机组a的冷凝器a1出口端装有第六电动蝶阀6并与换热器b的入口端装有的第四电动蝶阀4连接,换热器b的出口端依次通过PH自动报警装置j、第五电动蝶阀5、加药装置e、第七电动蝶阀7、第一补水定压装置f、加温水泵c与高温水源热泵机组a冷凝器a1的入口端连接;高温水源热泵机组a蒸发器a2的出口端依次通过第八电动蝶阀8、第二补水定压装置g和第一电动蝶阀1与冷却塔i的入口连接,冷却塔i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二电动蝶阀2、冷却水泵d、需水冷却电器设备h和第九电动蝶阀9与高温水源热泵机组a蒸发器a2的入口端连接;第八电动蝶阀8的出口还通过第三电动蝶阀3连接第二电动蝶阀2的出口,需水冷却电器设备h出口通过第十电动蝶阀10连接第八电动蝶阀8的出口。
图1中高温水源热泵机组a、换热器b(满足工况要求定制的不锈钢换热器)、冷却水泵d、加温水泵c均为一台示意,常规设计选用2—4台高温水源热泵机组a及配套水泵等。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设计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规程、规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07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