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本移栽的插秧机分插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40138.9 | 申请日: | 2013-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5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姚亚芳;朱德泉;宋宇;孙磊;周杰敏;熊玮;袁加红;汪超贤;王延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003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杂交 制种 父本 移栽 插秧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本移栽的插秧机分插机构 。
背景技术
目前,安徽及周边地区的杂交稻制种父本移栽方式多为人工移栽,其工序繁琐、耗工量大、工时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并且会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同时,现有的插值臂在工作过程中,推秧器的往复运动易将泥土等杂物带入插值臂工作腔,造成工作腔内部工作零件磨损严重,从而导致插值臂工作稳定性差,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本移栽的插秧机分插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本移栽的插秧机分插机构,由支撑臂、链轮轴、栽植臂、曲柄、摇杆、秧针、凸轮、拨叉、推秧器、塑料密封伸缩套、轴承、插植臂端盖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两侧通过链轮轴连接的栽植臂距离为238mm和300mm,排布支撑臂时保证正中间两栽植臂距离为291mm,栽植臂通过曲柄摇杆机构驱动,所述推秧器通过凸轮与拨叉的分离接触和推秧弹簧的作用驱动,所述栽植臂的端部设有塑料伸缩密封套,所述推秧器的杆体穿过塑料伸缩密封套。
所述的曲柄摇杆机构包括有安装在链轮轴的两端的曲柄,所述曲柄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栽植臂,所述栽植臂后端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转动安装在支撑臂前端面上的支架上。
所述的凸轮和拨叉相互配合的安装于栽植臂内,所述拨叉上方的栽植臂内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中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下端顶在拨叉上。
所述的曲柄固定在链轮轴上,动力传动到链轮,带动曲柄做圆周运动,摇杆做一定角度的往复摆动,栽植臂做平面内的复杂运动。当秧爪插入田面时,凸轮与拨叉分离接触,并在推秧弹簧的作用下推动推秧器使秧苗脱离秧爪而栽植于田间。塑料密封伸缩套的一端用密封胶与栽植臂固定,另一端用密封胶与推秧器固定。随着推秧器的往复运动,伸缩套始终保证不将泥土等杂物带入栽植臂工作腔。支撑臂两侧栽植臂的行距设计为238mm和300mm,以保证父母本秧苗行距。同时排布支撑臂时保证正中间两秧爪,即父本栽植臂之间的行距为291mm。再与行距为170mm的母本栽植臂装配,从而实现安徽及周边地区杂交稻制种父母本同栽的行距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栽植臂行距为238mm和300mm,能够满足安徽及周边地区对父本移栽父母本之间的行距要求。同时能够保证不将泥土等杂物带入栽植臂工作腔,有效减少工作腔内各零件的磨损,提高工作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该机构的整机是独轮乘坐式,因此能够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插秧效率,节省农时,降低生产成本,并解决了劳力紧缺和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与秧箱的装配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栽植臂的剖视图。
图4为栽植臂塑料密封伸缩套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用于杂交稻制种父本移栽的插秧机分插机构,由支撑臂3、链轮轴2、栽植臂5、曲柄1、摇杆4、秧针6、凸轮9、拨叉11、推秧器8、塑料密封伸缩套7、轴承、插植臂端盖等组成,支撑臂3两侧通过链轮轴2连接的栽植臂5距离为238mm和300mm,排布支撑臂3时保证正中间两栽植臂5距离为291mm,栽植臂5通过曲柄1摇杆4机构驱动,推秧器8通过凸轮9与拨叉11的分离接触和推秧弹簧10的作用驱动,栽植臂5的端部设有塑料伸缩密封套,推秧器8的杆体穿过塑料伸缩密封套。的曲柄1摇杆4机构包括有安装在链轮轴2的两端的曲柄1,曲柄1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栽植臂5,栽植臂5后端连接有摇杆4,摇杆4转动安装在支撑臂3前端面上的支架上。的凸轮9和拨叉11相互配合的安装于栽植臂5内,拨叉11上方的栽植臂5内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中设有弹簧10,弹簧10下端顶在拨叉11上。
分插机构的的工作原理是:动力通过支撑臂3内的链条传动给链轮轴2,带动曲柄1做圆周运动,摇杆4做往复摆动,而栽植臂5做平面内的复杂运动。动力除了传递给分插机构外,还要传递给秧箱12,使得秧箱沿着导轨13做左右往复运动。与栽植臂5固结为一个构件的秧爪6按预定轨迹即余摆线轨迹进入导轨13上的取秧口14切取秧箱12上的秧苗后,插入田面。当秧爪6插入田面时,凸轮9与拨叉11脱离接触,在推秧弹簧10的压力作用下,推动推秧器8使秧苗脱离秧爪6而栽植于田间,之后随着凸轮9与拨叉11的再次接触,推秧器8又返回到分离前的位置,分插机构就是通过这个周而复始的回转过程进行工作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01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固定点独立分量分析算法的合作频谱感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挂车后组合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