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补风管的冷却塔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8153.X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5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孙奉仲;高明;赵元宾;陈友良;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达能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25/12 | 分类号: | F28F2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6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风管 冷却塔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力发电和原子能发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添加了补风管的新式逆流湿式冷却塔。
二、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外形为双曲线型,底部四周自然进风。循环水进入冷却塔填料层部位向下流动,空气自底部入口向上流动,吸收循环水的热量,完成传热与传质的过程,使得循环水的温度降低。随着冷却塔体积越来越大,淋水面积达到10000m2以上,进风口的直径已超过百米,这势必导致冷却塔内各处的传热传质强度不均,尤其是冷却塔中央区域的换热效果减弱最为明显。
在环境侧风下,冷却塔的进风情况恶化,通风量降低,且内部的空气动力场和温度场的强弱不均情况进一步加剧,这大大降低了传统冷却塔的冷却性能。
目前一些带有底部进风整流装置冷却塔,只是在进风口外围带有一圈由纵向隔板或横向隔板组成的导风装置,这可以减轻外界侧风对于冷却塔进风的影响,而冷却塔中央区域的换热效果依然较弱。同时已有技术中普遍采用均匀布置导风管,其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设备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补风管的新式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该冷却塔的中央区域的换热效果得到增强,塔内换热强度更加均匀,具有更高的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带有补风管的冷却塔,在所述冷却塔底部的进风口处布置有一定数量的补风管,由冷却塔进风口外缘延伸到中央区域,其中补风管的形状为拱门形,圆形、四边形、三角形、半圆形或拱门形,所述补风管上部铺有一层软制橡胶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管根据环境风速、风向、塔周构筑物分布情况进行非均匀的布置。
所述补风管的几何尺寸为:纵向最大尺寸M为:h/3≤M≤2h/3,横向最大尺寸N为:l/2≤N≤l,长度L为:R/2≤L≤R,其中h为冷却塔进风口高度,l为冷却塔进风口人字柱最大间距,R为冷却塔底部半径。
本实用新型阐述的带有补风管的新式自然通风冷却塔,采用后可以保证在整个冷却塔空间内的空气动力场和温度场更加的均匀,冷却塔的通风量更大,冷却塔整体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有效地提高冷却效率,降低循环水的温度。
四、附图说明
图1为该新式冷却塔的示意图,其中1为塔筒,2为补风管,3为人字柱;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补风管安装示意图,其中1为塔筒,2为补风管,5为水池,6为雨滴;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补风管横截面为圆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为补风管,4为橡胶垫;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补风管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为补风管,4为橡胶垫;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补风管横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为补风管,4为橡胶垫;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补风管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为补风管,4为橡胶垫;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补风管横截面为拱门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为补风管,4为橡胶垫。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补风管安装于冷却塔雨区内部,从边缘延伸至中心区域。从而未经过雨区的新风,经过补风管直接进入冷却塔的内部中心区域,实现新风与塔内中央区域的传热与传质,提高了传热效果。并消除了空气动力场的不均匀性。例如某冷却面积为3500m2的冷却塔,安装有6根,6根补风管并非对称的分布在冷却塔内部,各补风管之间的间隔不同,相对于冷却塔壁的倾斜角度也不同,以便适应当地环境风速、风向和地形特点。本实施例中,各补风管的长度为15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达能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南达能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81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档射击架
- 下一篇:多通道高效再生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