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碱沉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7941.7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3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梁明;潘咸峰;张广;黄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加碱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污水回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些电导率较高,尤其是硬度较高的污水回用技术引起关注。一般情况下高电导率、高硬度污水在回用时要先除盐,除盐工艺目前工业应用较多的为反渗透工艺和电吸附工艺。上述两种除盐工艺在运行过程中都是通过离子浓缩形式进行除盐,得到产水的同时,浓水的离子浓缩。为降低硬度在反渗透或电吸附反应器内的结垢趋势,需将原水进行软化,加碱沉淀装置即为一种软化污水装置,向污水中投加碱性物质,使硬度反应生成沉淀物。但实际运行中,由于硬度高、碱度高导致加碱沉淀装置结垢严重,尤其是反应区域和沉淀区域结垢严重,需要定时清理。同时,由于附着在池壁和内部其他部件上的沉淀物较为密实,清理难度较大。
申请号201220128236.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工业废水深度处理装置,所涉及到的初步降低硬度反应器即是加碱沉淀装置。该工业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其初步降低硬度反应器存在碱反应池壁和碱反应池搅拌器上存在大量沉淀物附着的现象,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否则沉淀物逐步附着导致碱反应池有效体积减少,碱反应池搅拌器搅拌效率下降,尤其使用鼓风曝气时。同时大块沉淀物脱落时,可能会堵塞排渣管道。当使用斜板沉降池时,斜板上也附着有沉淀物。
综上所述,在加碱沉淀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碱反应池由于pH值高,致使大量的沉淀物快速生成附着在池壁和其他部件上。
2、当清理不及时的时候,大块沉淀附着物自然脱落时,可能会堵塞排渣管道。
3、沉淀池也存在沉淀物附着的问题,同样需要定期清理。
4、所形成的沉淀物质地密实,清理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加碱沉淀装置的反应池安装高压静电发生器,从而改变反应池水中离子的分布状态,使水中的硬度沉淀物结垢松散,有效地防止沉淀物附着在池壁或其他部件上,延长清洗周期,提高装置使用率,同时降低清洗难度的加碱沉淀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加碱沉淀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碱反应池、沉淀池、中和过滤池,碱反应池内安装高压静电发生器。
所述碱反应池内部设置碱反应池搅拌器,碱反应池搅拌器优选鼓风搅拌器、机械搅拌器或管道搅拌器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沉淀池内可以设置辅助沉淀设备,辅助沉淀设备优选斜板沉淀器。
所述中和过滤池可以设置加酸设备,中和过滤池内设置过滤滤料。
所述中和过滤池可以设置中和搅拌器,中和搅拌器优选鼓风搅拌器、机械搅拌器或管道搅拌器中的任意一种。
碱反应池、沉淀池、中和过滤池的底部均与排渣管道相连。
本实用新型加碱沉淀装置操作参数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碱性物质是氢氧化钠、生石灰或氢氧化钙中的任意一种;采用的酸性物质是硫酸或盐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待处理水由入口进入碱反应池,碱反应池搅拌器进行搅拌的同时开启高压静电发生器,加碱设备加入碱性物质后反应开始进行,碱反应池的水由上部进入沉淀池,形成的沉淀物在沉淀池底部沉淀,沉淀池水以升流的方式通过辅助沉淀设备后进入中和过滤池,加酸设备投加酸性物质经中和搅拌器搅拌调节pH值后,水流经过滤滤料后通过出口流出,沉淀渣由排渣管道排出。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高压静电发生器,使得碱反应池水中的离子分布状态被改变,所形成的沉淀物质较松散,不易附着在碱反应池壁、搅拌装置、高压静电发生器探头上,有效地延长了碱反应池的清洗周期,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碱反应池的清洗难度。当污水进入沉淀池时,由于高压静电作用后,水中离子的排列状态能维持一定的时间,沉淀池的沉淀物质也较松散,更不容易附着在沉淀设备上,大大延长了沉淀设备的清洗周期,同时降低了清洗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入口;2、碱反应池;3、碱反应池搅拌器;4、高压静电发生器;5、加碱设备;6、辅助沉淀设备;7、沉淀池;8、过滤滤料;9、中和搅拌器;10、加酸设备;11、中和过滤池;12、出口;13、排渣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79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缝引射式瓦斯稀释净化器
- 下一篇:隧道纵向施工缝钢边止水带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