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选柱矿浆液面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6915.2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8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戴葆青;李伟;马长青;邵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14 | 分类号: | B03D1/1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71019 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选 矿浆 液面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选柱,尤其涉及一种浮选柱矿浆液面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浮选柱主要用于井下矿泥及粉矿细粒物料的浮选,在浮选中,精矿的回收率在给矿量、搅拌、原矿性质、磨矿、分级和药剂等技术操作条件确定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控制浮选柱矿浆液面的高度来实现,而浮选柱中矿浆液面的高度主要受尾矿箱控制。
现在生产用的浮选柱尾矿箱主要是由箱体、支撑架和液位调节块等组成的,分选最终的尾矿从浮选柱柱体下段底部的尾矿管经尾矿箱排出,尾矿箱的调节块用于调节浮选柱内的液面的高度。目前,调节块是由用螺母固定在尾矿箱上的丝杠来调节的,这种调节方式存在以下两种缺陷:(1)、丝杠有一部分是浸在矿浆中的,矿浆中的各种捕收剂和起泡剂会腐蚀丝杠,使丝杠生锈,减少了丝杠使用寿命的同时,给操作带来困难,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浮选过程;(2)、使用液位调节块并不能精确的控制液面的高度,操作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误差,特别是经验不足者操纵调节块时,很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误差,严重影响精矿品味和精矿回收率。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浮选柱矿浆液面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浮选柱矿浆液面调节装置,包括尾矿槽和固连在所述尾矿槽底端一侧的尾矿管,所述尾矿管与浮选柱的下段底部相连通,所述尾矿槽内设置有尾矿箱,所述尾矿箱的底部固连有与之相通的第一圆管,所述第一圆管垂直插入上述尾矿管内,所述尾矿箱的顶部设置有尾矿箱升降驱动机构。
所述尾矿箱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丝杠,所述丝杠的底端与所述尾矿箱的顶端固连,丝杠的顶端穿过安装在上述尾矿槽顶端的丝母后伸出至尾矿槽外侧,所述丝杠的顶端设置有驱动手轮。
所述第一圆管的外侧套置有多个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圆管的外壁与尾矿管的内壁间的间距相等。
所述尾矿箱的一侧壁上固连有与之相通的第二圆管,所述尾矿槽的底端固连有与之相通的第三圆管,所述第三圆管的长度小于第一圆管的长度。
所述橡胶密封圈为O型橡胶密封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精确的调节浮选柱内矿浆液面的高度,提高精矿品味和精矿回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尾矿管 2、第一圆管 3、尾矿箱 4、尾矿槽 5、丝杠 6、丝母 7、驱动手轮 8、第二圆管 9、橡胶密封圈 10、第三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及图2所示,浮选柱矿浆液面调节装置,包括尾矿槽4和焊接在所述尾矿槽4底端一侧的尾矿管1,所述尾矿管1与浮选柱的下段底部相连通,所述尾矿槽4内设置有尾矿箱3,所述尾矿箱3的底部焊接有与之相通的第一圆管2,所述第一圆管2垂直插入上述尾矿管1内,尾矿浆通过第一圆管2进入尾矿箱3,所述第一圆管2的外侧套置有多个橡胶密封圈9,所述橡胶密封圈9为O型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9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圆管2的外壁与尾矿管1的内壁间的间距相等,因此所述第一圆管2和尾矿管1之间可依靠上述O型橡胶密封圈实现密封;所述尾矿箱3的一侧壁上焊接有与之相通的第二圆管8,尾矿箱3中的尾矿浆由第二圆管8流入尾矿槽4;所述尾矿槽4的底端固连有与之相通的第三圆管10,所述第三圆管10用于排出尾矿,所述第二圆管8和第三圆管10位于上述尾矿箱3的同侧,所述第三圆管10的长度小于第一圆管2的长度;所述尾矿箱3的顶部设置有尾矿箱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尾矿箱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丝杠5,所述丝杠5的底端与所述尾矿箱3的顶端固连,丝杠5的顶端穿过安装在上述尾矿槽4顶端的丝母6后伸出至尾矿槽4外侧,所述丝杠5的顶端设置有驱动手轮7,通过转动驱动手轮7带动丝杠5旋转,近而带动尾矿箱3实现上下移动,达到调节浮选柱内矿浆液面高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69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综合养护设备
- 下一篇:交流电压输入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