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粮食出入库检化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36816.4 | 申请日: | 2013-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0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 发明(设计)人: | 闫洪枚;祁波;王龙潜;付士栋;程冠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G06Q10/08;G06Q50/28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粮食 入库 化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化验技术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粮食出入库检化验系统。
背景技术
检化验是指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来检查试验对象品质的优良程度。一般在出入库计量现场,客户在正式交易前,首先进行对交易物资(粮食、油类、煤炭等)进行检化验,由收货方进行检验杂质、水分等,通过检验结果判断是否合格,并将检验合格的物资进行扣重或者扣价,并通过大屏幕推送或者语音播报等方式告知客户,客户认可后,进行计量。
现有检化验过程是通过扦样机提取物料,并通过输送管道进入化验室,检化验工作人员接到物料及送货车辆信息,进行物料水分、杂质等化验,并人工入录化验信息,完成后打印化验单,发给客户进行确认,然而,由于在检化验过程中是人工操作,如果操作员知道送检客户信息,不免发生熟人、关系户情况,导致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少扣重或不扣重,导致收货方的损失。
因此,现有检化验过程存在以下缺点:
1、流程不规范,过程不好控制。
2、容易造成作弊行为。
3、效率低。
4、客户等待检验结果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粮食出入库检化验系统,其不仅检化验流程规范,能够提高效率,而且能够避免作弊行为,对所有客户做到公平公正的交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粮食出入库检化验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控制器、IC卡读卡器、标签打印机、标签扫描枪、若干个检化验设备、数据采集单元、显示屏、视频摄像机和通信模块,所述IC卡读卡器设置在扦样机附近,与控制器连接,用于读取物料信息和确认检化验结果;所述标签打印机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打印与物料信息关联的标签;所述标签扫描枪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将检化验结果与物料信息关联;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多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所述多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若干个检化验设备的输出接口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对检化验数据进行集中处理;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检化验室外,并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显示物料检化验结果;所述视频摄像机设置在检化验室内,并与控制器连接,用于监控检化验室内情况;所述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与上位机连接,用于将检化验数据和检化验室内监控信息实时上传到上位机。
进一步地,所述粮食出入库检化验系统还包括自动贴标签机,所述自动贴标签机与控制器连接,用于自动粘贴标签。
优选地,所述标签打印机包括条形码打印机。
优选地,所述视频摄像机包括网络摄像机。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检化验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通过将检化验物料信息与条形码标签关联,由于操作员不知道当前化验物料客户信息,杜绝了作弊现象。
2、在所有检验结果结束后,立即通过设在室外的显示屏显示检化验结果,使客户能在第一时间看到信息,确保了检化验信息的实时性。
3、客户看到检化验结果,通过刷IC卡确认,这样能够监控客户对于质检结果的反馈信息,避免了出现车辆开到仓库准备卸货时突然得知收购价格上涨借口不认可质检结果而拒绝卸货情况的发生。
4、检化验数据信息直接通过数据采集单元获取,减少了检化验结果人为输入的工作量,避免了人为操作失误的发生。
5、通过网络摄像机监控检化验室内情况,管理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检化验操作员的工作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68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气压等离子放电专用射频自动匹配器
- 下一篇:一种甘薯黄酒的酿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