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在线再生催化剂的电解催化氧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6364.X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3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潘咸峰;邹宗海;李波;黄斌;王建娜;刘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7 | 分类号: | C02F1/467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在线 再生 催化剂 电解 催化 氧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线再生催化剂的电解催化氧化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的电解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Ca2+会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碳酸钙垢,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覆盖,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导致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率下降,影响出水水质。
中国专利CN201220304579.7“电解催化氧化废水的处理装置”,发明要点为在一个长方型电解槽中填加悬浮式颗粒催化剂,以金属或惰性材料为工作电极,在极板两端施加直流电压,污水从电解槽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流出。电解槽底部采用穿孔管进行曝气使颗粒催化剂在水中呈悬浮状态,达到良好的传质效果。在直流电场以及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电解槽内发生电化学反应,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污水在电解槽中停留一定时间后,污水及其中悬浮的催化剂颗粒一起流出电解槽进入一个沉淀池中,颗粒催化剂因密度大于水而沉淀到池子底部,实现与水分离,处理后的水排放。催化剂颗粒采用气提泵的方法提升回到曝气电解槽的前端,重新用于反应。此发明工艺的显著缺点是没有考虑催化剂一旦因某种原因而活性下降或失效,如何进行再生。该发明只能停车排净污水然后对催化剂进行再生处理。这在工业运行当中是不合理的,影响装置连续稳定运行。
中国专利CN2858628公开了一种倒极运行的电化学反应器,该反应器至少由两个栅状阳极组和两个栅状阴极组组成,其中一个栅状阳极组与一个栅状阴极组相互插合排列在一个平面或者圆弧面组成复合电极组A,另一个栅状阳极组与另一个栅状阴极组也排列成对应的平面或者圆弧面组成复合电极组B,在同一个复合电极组中的栅状阳极组和栅状阴极组交替通电,不同时工作;在相邻的复合电极组中两个栅状阳极组也是交替通正向直流电,不同时工作;该装置在通直流电时可以达到气浮选去除水介质悬浮物、电催化氧化废水COD、软化水介质中的硬度(Ca2+、Mg2+)、去除水中大部分的离子、电解杀灭水介质中菌藻的作用。
中国专利CN2858628公开的技术方案有废渣产生。
中国专利CN2858628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倒极运行的目的是将电极的极性转换,改变电极表面的酸碱环境,防止在电极表面结垢,而本实用新型是在不加电的情况下,利用电解槽中的酸性液体将附着在催化剂表面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的无机垢溶解到水中,以达到清洁催化剂表面的目的,使催化剂的活性得到恢复。前者所采用的倒极方式在电渗析设备上是普遍采用的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解槽交替停电运行只针对催化剂的清洗,无关电极表面的清洗。前者专利属于电絮凝工艺范畴,没有应用催化剂。本实用新型采用悬浮式催化剂。前者虽然也能去除COD,但是主要是依靠电极上化学反应降解COD,降解的深度有限。氧化COD只是电絮凝过程的附带功能。本实用新型是在电解的基础上增加了悬浮式颗粒催化剂,主要依靠催化剂先吸附有机污染物,再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催化氧化所吸附的有机污染物,不具有去除悬浮物的功能,只去除污水中的COD,其原理与前者根本不同,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氧化深度更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63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
- 下一篇:一种磨削材料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