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扳葫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5590.6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6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宏坚;陈蕾;吴宏熊;宋艳;张林裕;李俊;金贵;田志民;吴守松;陈三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丽水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3/12 | 分类号: | B66D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10004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葫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扳葫芦。
背景技术
手扳葫芦一款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的手动起重工具,它可以进行提升、牵引、下降、校准等作业,在使用时均需要固定一个射频识别系统,而电子标签作为射频识别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现有的电子标签均通过胶水直接固定在手扳葫芦的本体上,使用时,由于操作环境复杂性,使电子标签脱落,造成登高板无法识别,从而降低电子标签的使用寿命,丧失了唯一性,实际使用效果不好,不利于设备的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手扳葫芦在使用时电子标签易脱落,降低了其实用性能,不利于设备的管理,从而提供一种手扳葫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手扳葫芦,包括本体、固定在本体上带有护套的手柄、电子标签组件,所述电子标签组件内置在护套内。
优选的,所述护套的前部设有将电子标签组件内置在护套内的凸沿部,所述凸沿部的宽度为5~8mm,所述凸沿部的深度为4~8mm,保证了电子标签组件固定,使用时不易脱落,连接可靠,稳定性能好,当凸沿部宽度小于5mm及凸沿部深度小于4mm时,不易电子标签组件固定,加工不方便,当凸沿部宽度 大于8mm及凸沿部深度大于8mm时,电子标签组件易脱落,降低实用性能。
优选的,所述凸沿部上固定连接有一个轴套,所述电子标签组件内置在轴套内,连接可靠,轴套的设置保证了使用时电子标签组件不脱落,不损坏,提高了使用性能,可靠性能好,安装方便,结构简单。
优选的,所述轴套与凸沿部通过螺纹或卡扣固定连接,螺纹或卡扣连接可靠,便于安装拆卸,稳定性能好。
优选的,所述护套上设有将电子标签组件固定在护套上的凹腔,所述电子标签组件粘贴在所述凹腔内,所述凹腔的深度大于所述电子标签组件的厚度,所述凹腔的顶端活动连接有一个将电子标签组件密封在凹腔内的挡板,通过挡板将电子标签组件密封在护套上设有的凹腔内,保证了电子标签不受灰尘影响,保证了电子标签组件内信息的读取,实用性能好。
优选的,所述凹腔的内侧壁上设有挡板活动的插槽,所述插槽为燕尾槽,所述挡板上设有控制挡板活动在插槽内的控制杆,通过控制杆控制挡板在插槽内活动,连接可靠,控制效果好,使用方便,燕尾槽安装方便,结构稳定。
优选的,所述电子标签组件包括电子标签、固定在电子标签上的防水层,所述电子标签的底端设有粘贴层,所述粘贴层的厚度为3~5mm,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4~6mm,通过粘贴层将电子标签组件固定,当粘贴层厚度小于3mm时,粘贴强度不够,易脱落损坏,当粘贴层厚度大于5mm时,不易电子标签固定,使用效果差,通过防水层避免了因雨水对电子标签产生的影响,当防水层厚度小于4mm时,防水层易破裂,使用效果差,当防水层厚度大于6mm时,不利于 电子标签内信息的读取,提高了电子标签组件的使用寿命,使用性能好。
优选的,所述电子标签组件为圆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加工方便,使用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护套的后部设有将电子标签组件内置在护套内的凹槽,所述凹槽为圆锥形,将电子标签组件内置在凹槽内,保证了电子标签组件在使用时不脱落,实用性能好。
优选的,所述电子标签组件包括与凹槽相配合的橡胶套、内置在橡胶套内的电子标签,所述橡胶套的外侧壁上开有螺旋槽,通过内置有电子标签的橡胶套与凹槽配合,连接可靠,安装方便,便于电子标签内的信息进行读取,使用效果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电子标签组件内置在护套内,当本体在使用时,不因使用环境及使用状态对电子标签组件的影响,有效的保证了本体的信息完整性,提高了实用性能,可靠性能好,有利于设备的管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子标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丽水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丽水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55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化插头
- 下一篇:一种碳链为C26-C36的浅色S蜡的生产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