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物食槽装置及其料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4920.X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5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臣;魏洪祥;董晓磊;张国勇;陈松涛;林兴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河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5/01 | 分类号: | A01K5/01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地址: | 45247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物 食槽 装置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自动化养殖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动物食槽装置及其料槽。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养殖所占的比例正逐渐增加。作为养殖也最基本的一项工作,饲喂当然是科学养殖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精确控制动物的采食量,监测动物的进食生理特性,减少饲料、人工等成本,提高动物产能、饲料产出的需求越来越为明显。传统养殖方法采用人工喂料,动物采食量由人工确定,当想要监测动物的实际进食情况时,需要反复称量给料和剩余料的重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精度差。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1107102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猪用称量食槽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料槽和称重传感器,其中料槽的下部形成供动物进食的食槽部,其上部形成食槽部的围板结构,围板结构形成了食槽部的导料罩,其用于将饲料引入至食槽部中,料槽是吊挂在称重传感器上并且与框架之间设有间隙,在动物进食之前,称重传感器称出带有料槽及饲料的总重,待动物进食以后,再通过称重传感器称出料槽及剩余饲料的重量,从而得出动物的进食量。
上述食槽装置基本上能够实现对动物进食量的监测,但是,由于其料槽的食槽部和围板结构为一体式结构,料槽整体体积偏大、重量偏重,体积大一方面导致对料槽的安装定位极为繁琐,另一方面容易使料槽与支撑框架接触,导致称量结果的错误,重量大则会导致称重传感器灵敏度的下降,同样会引起称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物食槽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食槽装置称重精度差的问题。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动物食槽装置的料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动物食槽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动物食槽装置,包括框架和料槽,所述料槽包括分体式的食槽和导料罩,所述导料罩固定装配在框架上。
所述导料罩的下端延伸至食槽中,并且导料罩的外周面与食槽间隙配合。
所述食槽吊装在框架上并且与框架之间设有称重传感器。
食槽通过吊杆吊装在框架上,所述称重传感器设于吊杆上。
所述吊杆与框架之间顶装有用于驱使食槽向上复位的复位弹簧。
所述吊杆通过吊架与食槽相连,吊架包括两个以上的竖杆。
所述食槽的供动物进食的一侧设有刮料板。
动物食槽装置的料槽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动物食槽装置的料槽,该料槽包括分体式的食槽和导料罩,所述导料罩上设有用于与动物食槽装置的框架固定配合的固定结构。
所述导料罩的下端设有用于在使用时延伸至食槽中的插入段,插入段具有用于与食槽间隙配合的外周面。
所述食槽的供动物进食的一侧设有刮料板。
在该动物食槽装置中,由于将料槽设计成了包括食槽和导料罩的分体式结构,并且所述导料罩固定装配在框架上,因此减小了料槽与称重传感器配合部分的,即食槽的体积,减轻了其重量,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食槽装置称重精度差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导料罩的下端延伸至食槽中是为了保证从导料罩下落的饲料全部落入食槽中,杜绝对饲料的浪费的同时也可提高称重的准确性;采用吊装式的食槽是为了实现对称重传感器的顶置,可起到保护称重传感器的作用;吊杆是为了方便对食槽的安装;复位弹簧可在动物进食以后、食槽整体重量减轻时驱使食槽自动复位;刮料板是为了防止动物进食后将食物带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动物食槽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导料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食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动物食槽装置的料槽的实施例的导料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动物食槽装置的料槽的实施例的食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动物食槽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该动物食槽装置包括框架11和料槽。
框架11为长方体形的开放式框架,其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予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河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河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49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钢循环应力测试平台
- 下一篇:一种材料延伸率非接触式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