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刮板转子式ORC热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4655.5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5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蜀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C1/344 | 分类号: | F01C1/344;F01C2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子 orc 热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刮板转子式ORC热机,属于动力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余热发电是回收生产过程中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热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的技术。余热发电通过回收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热能进行发电,电能并入企业生产配电系统,减少企业外购电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实现节能、减排。余热节能发电技术,不仅能为企业创造财富,而且能降低单位GDP能耗,为政府分担了能耗指标考核,赢得了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实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如果大范围应用,可以为国家节能、减排指标的实现贡献一部分力量,缓减当地政府的节能考核压力。因此,余热节能发电技术具有重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余热分为高温余热(400℃以上)、中温余热(400℃—200℃)、低温余热(200℃以下),通常的余热发电设备主要是MW级的蒸汽汽轮机发电机组,要求余热数量非常大,至少是中温以上余热,主要应用于钢铁、液体泥等大型企业。余热发电投资金额至少在5000万元以上。企业的废弃余热,因为余热数量不足、温度不高(称为低品位热源),或者投资金额大等原因,无法采用蒸汽汽轮机发电机组,余热只能简单地利用,比如用于干燥、加热等工段,使得余热的能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另一方面黄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CO),1吨黄磷产生约2500-3000立方米尾气,折合标准煤1300千克。在目前条件下,尾气排空燃烧,浪费了能量,且不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黄磷生产准入条件》,要求“磷炉尾气不得直排燃烧,必须实现能源化或资源化回收利用,新建黄磷装置尾气综合利用率必须达到90%以上。鼓励黄磷生产企业利用黄磷尾气作为热源生产精细磷酸盐或发电,鼓励企业开发应用磷炉尾气生产碳一化学品技术。”通过回收尾气发电,使企业满足国家政策法规要求,降低了企业能源消耗,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实现了一举两得。企业的废弃余热,因为余热数量不足、温度不高(称为低品位热源),或者投资金额大等原因,无法采用蒸汽汽轮机发电机组,余热只能简单地利用,比如用于干燥、加热等工段,使得余热的能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如何有效利用低温热源,需要一种专有的能源回收热机,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刮板转子式ORC热机,避免了活塞连杆结构,使结构更简单,转动更流畅,振动极小,能源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刮板转子式ORC热机,包括真空绝热外壳1、进气口2、转子进气通道5、刮板出气通道6、定子缸体7、转子8、进气轴管9、刮板滑槽10、冷液输出管11、冷凝腔12、散热片13、ORC热机冷凝出口管15、热液输出管16、刮板17、冷凝管弯头19、冷却密封板22、动力输出端23、波纹吸热管24、介质输出泵25;定子缸体7和转子8之间的轴偏心设置,定子缸体7的圆周分为 、、三部分,+区域为保温区,保温区外部对应装有真空绝热外壳1,区域为散热区,散热区外部对应装有散热片13,散热片13上装有冷却密封板22、其间隙构成定冷凝腔12,各个独立的腔体通过冷凝管弯头19相互连通,最外侧腔体与冷液输出管11连通,定子缸体7内设有转子8,转子8上沿轴线方向三均分转子位置开槽构成刮板滑槽10,刮板滑槽10内安装刮板17,刮板17上设有刮板出气通道6,刮板出气通道6具有圆弧形结构,转子8上设置有U形转子进气通道5,转子8轴为进气轴管9,进气轴管9上设有进气口2,转子8的缸体外壁上位于=0O位置上设有ORC热机冷凝出口管15,ORC热机冷凝出口管15后接热液输出管16,热液输出管16通过冷凝管弯头19与冷凝腔12最外侧腔体连通,转子8的动力通过动力输出端23输出,冷液输出管11、介质输出泵25、波纹吸热管24、进气轴管9串接密封连通。
所述进气轴管9与定子缸体7尾端通过固定螺丝20连接固定;进气轴管9上的进气口2的开口角度决定进汽行程角度,其开口角度等于进汽行程角度,开口角度为60O~80 O。
所述真空绝热外壳1之间设置真空绝热层支架4,真空绝热外壳1覆盖+保温区, +的取值范围是110O~120 O。
所述转子8采用空心结构,内部设置转子空腔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46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1C 旋转活塞式或摆动活塞式机器或发动机
F01C1-00 旋转活塞式机器或发动机
F01C1-02 .弧形啮合式,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个元件具有相同数量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1C1-08 .相互啮合式,即具有与齿轮传运动相似的配合元件的啮合
F01C1-22 .内轴式,与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具有同方向的运动,或其1个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1C1-24 .反向啮合式,即与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的运动方向相反
F01C1-30 .具有F01C 1/02,F01C 1/08,F01C 1/22,F01C 1/24各组中的两组或多组所包含的特点,或具有在这些组中的一个组所包含的特点且配合元件间具有一些其他形式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