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地漏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4157.0 | 申请日: | 201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9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李焰林;方圆;张二伟;于继巧;李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丽 |
主分类号: | E03F5/06 | 分类号: | E03F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地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地漏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下水道堵塞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每当下水管道堵塞时,修理的工人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清除下水管道中积聚的污渍,然而这样的清理对于下水管道水流的通畅所起的效果还不是特别的明显。
为了防止较大的污物随着污水进入下水管道而引起管道堵塞,常在下水管道的进水口安装地漏盖,地漏盖上的排水孔呈现平面分布,使用过程中,虽然可以阻隔较大的杂物,但地漏盖的排水孔很容易被污物堵塞,使污水排流不畅,要频繁的掏掉地漏盖中的杂物,这样使用起来既不方便又会污染居室的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多功能地漏器,使用方便,不易被杂物堵塞,有效的保证污水的排泄,并且方便对地漏器中的杂物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地漏器,竖向剖面呈W型,包括尖锥壳体和螺母,其中尖锥壳体由壳体上平台、壳体下平台和V型壳体组成。
所述的螺母用于固定尖锥壳体,并且可以取下。
所述的壳体上平台高于壳体下平台。
所述的V型壳体上均匀开有排水小通孔,排水小通孔允许水向下渗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地漏安装在下水管道的入口处,在污水排泄过程中,较大的杂物逐渐积存在多功能地漏器V型壳体的底部,在杂物未完全堵塞小通孔时,水可以通过小通孔渗入下水道,但当杂物堵塞局部排水小通孔时也并不影响污水的排放,污水可以通过壳体下平台溢入下水道中;只有等整个V型壳体空间全部被杂物所堆积时才会影响污水的排放,这时取下螺母并把尖锥壳体取下,将壳体内的杂物取出,杂物取出后地漏器就可以再次正常工作,这样在有效保证污水排放的基础上,又方便了杂物的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种多功能地漏器,竖向剖面呈W型,包括尖锥壳体2和螺母1,其中尖锥壳体2由壳体上平台5、壳体下平台4和V型壳体6组成。V型壳体6上开有排水小通孔3,排水小通孔3在V型壳体6上均匀布置并且允许水向下渗漏。
使用时,将多功能地漏器放在下水管道的入水口处,在污水排泄过程中,污水从壳体上平台流入V型壳体中,较大的杂物便逐渐积存在V型壳体内,在杂物未完全堵塞排水小通孔时,水可以通过排水小通孔渗入下水道,但当杂物堵塞局部小通孔时也并不影响污水的排放,污水可以通过壳体下平台溢入下水道中;只有等整个V型壳体空间全部被杂物所堆积时才会影响污水的排放,这时取下螺母并把尖锥壳体取下,将壳体内的杂物取出,杂物取出后地漏器就可以再次正常工作,这样在有效保证污水排放的基础上,又方便了杂物的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丽,未经李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41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