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四工位半固态加工自动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1611.7 | 申请日: | 2013-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6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持伟;杨湘杰;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8/02 | 分类号: | B22D18/02;B22D41/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式四工位半 固态 加工 自动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半固态成形技术是21世纪前沿性金属加工技术,它将液态金属的易成形性和半固态金属成形的高品质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克服了金属材料在传统单一状态下成形的一系列缺陷,具有诸多优点。
由于半固态成形技术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发展,从20世纪至今,金属半固态成形技术已逐步产业化,国外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此领域的开发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处于领先的位置。
然而,我国的半固态成形技术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工业应用范围的推广以及大批量制件的生产方面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关键原因则是生产工艺的自动化程度不高,流程布置不是很合理,仍需耗费巨大的劳动力,且生产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半固态加工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布置直接决定所产制件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合理的工艺设计和流程布置是生产高质量半固态成形件的必须条件。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予半固态成形技术更高的要求以及快速发展的机遇。发展新型制浆设备,提升生产工艺的自动化程度,以至于加速半固态成形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是必然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旋转式四工位半固态加工自动生产线,既能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半固态成形设备的批量生产能力,又能实现提高半固态成形制件的质量,进而实现金属半固态成形制件的自动化、大批量、高质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旋转式四工位半固态加工自动生产线以旋转式四工位取注浆机(1)为中心,周向四个工位(相邻两工位之间相隔90度)依次布置有电阻熔炼炉(2)、半固态浆料制备装置(3)、结晶保温箱(4)、挤压成形设备(5)。
所述的旋转式四工位取注浆机由机架(11)、回转动力组件(12)、回转支架(13)和四组升降取料机构(14)组成。回转动力组件(12)固定在机架(11)顶端,回转支架(13)设置在回转动力组件(12)上,由回转动力组件(12)驱动其转动,四组升降取料机构(14)分别安装在回转支架(13)的四支柱梁末端,升降取料机构(14)下端设置有闭式取注浆罐体(15),罐体(15)中心设有一活塞杆(17),底部置有一阀口(151),通过活塞杆(17)与阀口(151)的闭合,可实现浆料的取注。
所述的半固态浆料制备装置(3)主要由一密封箱(32)和一制浆装置组成,密封箱上部设有一熔体入口门(31),下部设有一浆料出口门,制浆装置设置在密封箱内。
所述的结晶保温箱(4)内置接料坩埚,用于接取由半固态浆料制备装置(3)制备好的半固态浆料。
所述的挤压成形设备(5)由移动式接料平台(51)和一挤压成形机(52)组成,移动式接料平台(51)安装在挤压成形机(52)底座板的导轨上,可沿导轨移动,料杯安装平台(53)通过四导柱设置在移动式接料平台(51)上,通过导柱实现其上下移动,料杯(55)设置在料杯安装平台(5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16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原声弦乐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动态阈值进行自动昼夜切换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