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1523.7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5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廖学明;黄俊锋;李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显示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惠州泰科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邓云鹏 |
地址: | 516003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设备 及其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设备具有低功耗、低发热量、亮度高、寿命长等特点,使之逐渐代替了传统显示器的位置。显示模组为液晶显示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之一,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源,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背光源的功能在于提供充足的亮度和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面板能正常显示影像。
如图1所示,其为传统的显示模组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模组10的局部剖面图。液晶面板12与背光源14通过遮光胶16贴合并收容于胶框18内。由于背光源14和胶框18之间存在一定装配间隙,为防止背光源14发出的光线从间隙处溢出,便在其间隙处设置遮光胶16。从图1可以得知,传统的遮光胶16的表面为平整面,并将其覆盖于上述间隙处。请同时参阅图3,其为图2所示的显示模组10在A处的放大图。一旦遮光胶16贴附不平整或遮光胶16粘性老化,遮光胶16便从上述间隙处脱离,使光线可以从上述间隙中射出,导致液晶面板12的四周出现漏光现象,影响了整个显示模组10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易漏光的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模组。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系统和显示模组,所述电路系统与所述显示模组连接,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源、中空框架结构的胶框及遮光胶,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背光源通过所述遮光胶贴合并收容于所述胶框内,
所述背光源的侧边与所述胶框的部分内壁抵接,
所述遮光胶覆盖并贴合所述胶框的其他部分内壁,同时覆盖并贴合所述背光源上与所述液晶面板贴合表面的边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框的内壁为阶梯状,且与所述遮光胶贴合的所述胶框的内壁的弯折处圆滑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源的侧边与所述胶框的阶梯状内壁底部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胶还同时覆盖所述胶框上与其内壁衔接的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框上与其内壁衔接的边呈倒圆角。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源、中空框架结构的胶框及遮光胶,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背光源通过所述遮光胶贴合并收容于所述胶框内,
所述背光源的侧边与所述胶框的部分内壁抵接,
所述遮光胶覆盖并贴合所述胶框的其他部分内壁,同时覆盖并贴合所述背光源上与所述液晶面板贴合表面的边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框的内壁为阶梯状,且与所述遮光胶贴合的所述胶框的内壁的弯折处圆滑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源的侧边与所述胶框的阶梯状内壁底部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胶还同时覆盖所述胶框上与其内壁衔接的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框上与其内壁衔接的边呈倒圆角。
上述显示设备的显示模组,由于遮光胶采用全包结构将背光源和胶框包裹,避免由于遮光胶与胶框粘附不平、组装偏差、外力作用等原因,使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从间隙处射出,从而造成漏光。同时全包结构还可以起到多重密封的作用,进一步防止漏光现象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显示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显示模组在A处的放大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设备的显示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显示模组的局部剖面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显示模组在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如图4所示,其为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为手机。在其它实施例中,显示设备20还可以为平板电脑、液晶电视等。显示设备20包括:壳体30、收容于壳体30内的电路系统40和显示模组50。电路系统40与显示模组5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显示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惠州泰科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CL显示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惠州泰科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15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诱导入睡方法、诱导入睡系统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远程推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