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芯及蒸汽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30300.9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5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谢玉权;王继侃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耀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28 | 分类号: | F22B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2154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蒸汽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发生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芯及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家用小型蒸汽清洁产品其内部蒸汽发生器分为锅炉式和即热式。其中即热式蒸汽发生器主要包括水泵、加热芯、密封容器和温度控制器。水泵负责向密封容器内提供产生蒸汽的水源。加热芯负责将水加热汽化。密封容器负责整个蒸汽发生器结构密封,保证蒸汽不泄漏,同时负责将汽化的蒸汽加压。温度控制器负责探测加热芯温度,并控制加热芯的开启/关停时机,以此保证蒸汽产生量及蒸汽温度,同时也保证蒸汽发生器整体温度不会过高,避免发生烧毁产品外壳等危险情况。
为保证设备安全,温度控制器必须与加热芯直接接触,故温度控制器对加热芯的温度探测通常过于灵敏,进而导致加热芯频繁启动/关停。在加热芯关停冷却过程中,水泵继续以相同速率向密封容器内供水,而由于加热芯其本身可存储的热能有限,在其关停冷却过程中其存储的热能将无法继续令灌入密封容器内的水充分加热汽化,进而导致蒸汽发生器的蒸汽量及蒸汽温度有较明显的分段断差。
同时,由于家用水水质相对较差,通常无法避免锅炉内部发生共腾现象,故经初步汽化后的蒸汽中会夹带大量未汽化的余水,影响汽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蒸汽量及蒸汽温度有较明显的分段断差的不足,以及蒸汽中会夹带大量未汽化的余水的问题,提供一种加热芯及蒸汽发生器。
一种加热芯包括加热体和用于接触温度控制器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加热体的一端,且凸起于所述加热体的端面;
所述加热体上与所述凸起部连接处为连接部,所述加热体上开设用于降低所述连接部的温度的进液流道,所述进液流道开设于所述连接部的侧面,且所述进液流道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加热体的边缘;
所述加热芯还包括导流斜板,所述导流斜板自所述进液流道的端部沿所述加热体的侧壁延伸,且与所述加热体的端面的边沿的距离渐远;
所述加热体的另一端的端面中部,具有凹入所述加热体的腔体,所述腔体用于容置中心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流道为平滑的曲线状,环绕所述连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流道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一侧的直线段和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另一侧的与所述直线段相切的弧线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流道的流道横截面积为10-20mm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体为圆柱状,所述导流斜板为螺旋状。
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密封容器、中心管、加热芯和温度控制器;
所述密封容器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相对另一端的中部设置有出汽口;所述中心管连通所述出汽口;
所述加热芯包括加热体和凸起部;所述加热体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的内部,与所述密封容器设置有进液口的一端的内壁抵接,所述加热体和所述密封容器之间具有换热空间;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加热体抵接所述密封容器的一端,所述凸起部凸起于所述加热体的端面,伸出所述密封容器;
所述温度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的外,且与所述凸起部抵接;
所述加热体上与所述凸起部连接处为连接部,所述加热体上开设用于降低所述连接部的温度的进液流道,所述进液流道开设于所述连接部的侧面,且所述进液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液口,另一端连通所述换热空间;
所述加热芯还包括导流斜板,所述导流斜板自所述进液流道的端部沿所述加热体的侧壁延伸,且与所述加热体的端面的边沿的距离渐远;
所述加热体的另一端的端面中部,具有凹入所述加热体的腔体,所述中心管位于所述腔体内,且与所述加热体之间存在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流道为平滑的曲线状,环绕所述连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流道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一侧的直线段和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另一侧的与所述直线段相切的弧线段;所述直线段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液口,所述弧线段的一端连通所述换热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流道的流道横截面积为10-20mm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体为圆柱状,所述导流斜板为螺旋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耀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群耀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303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转角线路优化的10kV电缆抱箍系统
- 下一篇:一种四通过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