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火炮电控机械击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9634.4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0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宏;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1A31/00 | 分类号: | F41A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09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炮 机械 击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炮试验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火炮击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火炮电控机械击发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弹道炮机械击发方式是操作人员对炮绳的拉力通过炮闩击发杠杆,撞击拨动子解脱弹簧,使击针撞击底火以实现火炮的击发。现有技术的击发形式受操作人员对绳的拉力大小及方向的影响较大,如果操作人员对炮绳施力偏小或施力方向与火炮后座运动方向夹角偏大,就会造成击发失败;受试验现场条件限制,操作人员无法在掩体内以合适角度对炮绳施力,另外当射弹频率比较高时会使操作人员体力消耗过大;上述情况则会带来试验现场存在安全性低、人员劳动强度高、试验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弹道炮手动机械击发,提供一种火炮电控机械击发装置,操作人员远距离控制火炮击发,改善弹道炮机械击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炮电控机械击发装置,它包括机械动力输出装置、电源电缆盘、击发按钮控制盒。动力输出装置为箱体结构,内部设置有电机、齿轮盘、链条、传动轴、绞轮、钢丝、拉力传感器系统及信号处理模块。拉力传感器系统包括拉力传感器和适调器,拉力传感器安装在传动轴上,适调器和信号处理模块安装在动力输出装置的箱体的底面上。箱体侧面留有插针式电联接口、磁力转换开关、手动摇把、钢丝挂钩;箱体底部安装有机械磁力吸盘,使整个箱体能固定在火炮后架或炮盘上。击发按钮控制盒采用双保险开关,即钥匙开关和按钮开关,并留有同步触发端口,实现火炮击发信号与测试仪器触发信号的同步,以便数据分析与处理,同时设有干簧继电器,控制电机的转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炮电控机械击发装置通过采用电机驱动,链条传动,带动钢丝绳拉动炮闩击发杠杆,实现电控火炮机械击发功能。火炮电控机械击发装置是通用装置,将传统的弹道炮手动机械击发方式改为电控式机械击发,可以适用机械击发的各种口径弹道火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火炮电控机械击发装置,通过增加机械动力输出装置与击发按钮控制盒,使机械击发的形式转变为电控形式,极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试验的安全性与工作效率。
(二)在击发按钮控制盒中增设同步端子,实现火炮击发信号与测试仪器触发信号的同步性,以便数据分析与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及工作示意图;
图2是机械动力输出装置结构图;
图3是击发电路和线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火炮电控机械击发装置包括机械动力输出装置1、电源电缆盘2、击发按钮控制盒3。机械动力输出装置1含有电机4、齿轮盘5、链条6、传动轴7、绞轮8、钢丝9、拉力传感器系统10、机械磁力吸盘11、插针式电联接口12、磁力转换开关13、手动摇把14、钢丝挂钩15、信号处理模块21;电机4选用型号为YC7144、功率为550w/220v、转数为1400r/min;钢丝9长度1.5米,拉力传感器系统10测量范围在3N-5N之间。
图3是击发电路和线路框图,含有钥匙开关16、按钮开关17、指示灯18、同步触发端子19和干簧继电器20。
根据图1、图2、图3所示,转动磁力转换开关13,使机械动力输出装置1通过磁力吸盘11固定在火炮后架上或炮盘上,插针式电连接口12通过电源电缆盘2与击发按钮控制盒3连接。当弹丸进入炮膛,关闭炮闩22后,钢丝挂钩15挂在火炮击发杠杆上,打开钥匙开关16,指示灯18发亮显示电源已接通,电路处于闭合状态,按下按钮开关17击发,同时实现同步端子19的作用,即火炮击发信号与测试仪器触发信号的同步,以便数据分析与处理。当击发信号通过电源电缆盘2传送给机械动力输出装置1时,经过电机4启动、齿轮盘5转动、链条6传动、带动传动轴7绞轮8缠绕的钢丝9、使钢丝挂钩15拉动火炮击发杠杆等一系列机构动作,实现火炮机械击发功能。若电机4输出的传动力大于拉力传感器10的测量值4N,经信号处理模块21的信号转换处理,将经信号处理模块21的信号转换处理的信号传送给常闭合干簧继电器20,则干簧继电器20断开,电机4停止转动,自动保护。试验结束,转动手动摇把14使绞轮8转动收回钢丝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二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96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