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缝制鞋立式沿条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28316.6 | 申请日: | 2013-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6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再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A43B23/00 | 分类号: | A43B2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3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缝制 立式 沿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鞋类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缝制鞋制作的沿条部件设计与加工。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制鞋工艺也逐步走向现代化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将有力促进皮鞋工业的快速发展,并将从根本上加快改变鞋类设计和生产的落后面貌。
长期以来,缝制鞋在鞋底结构及加工工艺方面创新较少,一直围绕传统缝制鞋设计与制作方法来维持常规生产需求。在缝制鞋的制作过程中,沿条是贯穿底部加工的主要部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先是运用手缝工艺与帮部件连接,再通过胶粘和手缝工艺与大底部件连接,从而完成缝制鞋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两项手缝工序。但是,由于沿条形状等原因的制约,与沿条直接关联的两项手缝工艺很难实现机械化生产,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沿条结构,改变缝制鞋帮底连接方式,使得沿条手缝工艺能够运用机械化代替,从而,提高了缝制鞋生产效率,增强了帮底部件的连接牢固等实质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缝制鞋立式沿条,其宽度为30mm,厚度为3-3.5mm,呈长条状,其特征在于:里、外边缘的肉面层呈坡状,所述里边缘的肉面层片宽为8-10mm,边缘留厚为1.5-2mm,所述外边缘的肉面层片宽为5-8mm,边缘留厚为2-2.5mm。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立式沿条的肉面层里、外边各有一个椎状槽,其中:里边槽距边10-12mm,深0.8-1mm,外边槽距边8-10mm,深0.8-1mm。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立式沿条的长度与对应鞋楦底棱边缘长度相同或短5-10mm。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立式沿条在缝制鞋生产过程中,立式沿条与其它部件连接加工程序为:缝制鞋大底边缘肉面层与立式沿条里边缘真皮层的椎状槽部位,通过机械缝纫工序完成连接加工,在帮部件完成帮部件成型工序后,填充底,定型,出楦,并在鞋内底和大底肉面层上刷胶,通过机械缝纫工序完成帮脚棱边与立式沿条里边缘真皮层的椎状槽连接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式沿条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制鞋立式沿条宽度10为30mm,厚度为3-3.5mm,里边缘的肉面层片宽13为8-10mm,边缘留厚16为1.5-2mm,外边缘的肉面层片宽11为5-8mm,边缘留厚12为2-2.5mm,立式沿条的肉面层里、外边各有一个椎状槽,其中:里边槽距边10-12mm,深度15为0.8-1mm,外边槽距边8-10mm,深度14为0.8-1mm。
如图2所示,立式沿条在缝制鞋生产过程中,首先,将缝制鞋大底20边缘肉面层与立式沿条22里边缘真皮层的椎状槽部位,通过机械缝纫工艺21完成连接加工,其次,鞋内底23与帮部件25完成帮面成型工序后,在底部填充填充物26,最后,通过机械缝纫工艺24完成帮部件25脚棱边与立式沿条24里边缘真皮层的椎状槽连接。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83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数化配电柜
- 下一篇:一种旋转开放型转轴式开关柜安装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