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吸式高效频振杀虫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8160.1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2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景志高;白莉;吴跃飞;胡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祥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8 | 分类号: | A01M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1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杀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林杀虫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吸式高效频振杀虫灯。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农林杀虫灭虫方式往往为在植物上喷洒农药,但农药会在农作物上残留,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威胁。近年来,杀虫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而且杀虫灯具有更好的杀虫能力,能杀灭绝大多数农林害虫。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种类广,可诱杀多种蔬菜害虫,频振式杀虫灯的杀虫机理是运用声、波、色、味四种诱杀方式杀灭害虫,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黄色光源和性信息对害虫进行诱杀。在引虫灯的周围设置高压电网,当害虫在引虫灯的诱导下飞向灯管过程中碰触到高压电网时,便被高压电电死或击昏,从而实现杀虫。在杀虫灯工作的过程中,仍有部分害虫飞走而没有被杀虫灯诱杀,导致杀虫效率不是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诱杀效率高的自吸式频振杀虫灯,用于解决现有杀虫灯杀虫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自吸式高效频振杀虫灯,包括灯帽、引虫灯、集虫袋和灯座,在所述相对设置的灯帽与灯座之间设有引虫灯,其特征是,
在所述灯座的下部连接有离心风机,在所述离心风机的出口接有集虫袋,并在所述灯座上设有若干撞击板。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撞击板分为上下布置的两层,且上下分布的所述撞击板相互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撞击板为尖部朝上的锥形。
进一步地,每层所述撞击板成辐射状或直线阵列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集虫袋为网状尼龙袋。
进一步地,在所述引虫灯的周围设有护栏。
进一步地,在所述灯帽与灯座之间设有连通护栏的高压电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引虫灯诱引害虫,利用离心风机和撞击板杀灭害虫,具有以下优点:
1、杀虫效率高。离心风机可将引虫灯周围的害虫吸附至集虫袋中。
2、清洁无污染。本实用新型不使用农药,减少了对农作物和人的伤害。
3、操作方便,不需维护。只需打开引虫灯开关和离心风机便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图;
图2为杀虫灯灯体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虫网三维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虫网布局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虫网三维图;
图6为图5的虫网布局俯视图;
图7为图5的虫网布局主视图;
图中:1灯帽,11挂钩,2灯座,21下圆环,22上圆环,3引虫灯,4护栏,5离心风机,6集虫袋,71撞击板,72支架,8支撑杆,9安装座,1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灯帽1、灯座2、引虫灯3、护栏4、离心风机5、集虫袋6、撞击板71和安装座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灯座2为漏斗形的塑料件,包括上下固连的上圆环22和下圆环21,在灯座2的上圆环22的内侧面上固定有安装座9,该安装座9包括一个圆柱筒和以圆柱筒为中心向外辐射分布的三根直杆,上述三根直杆与上圆环22连接;在位于安装座9中心的圆柱筒上安装有引虫灯3,引虫灯3为直管紫外灯和直管荧光灯的组合,可增加引诱害虫的种类,引诱效果好。在灯座2的上方设有灯帽1,在灯帽1与灯座2之间设有若干周向布置的支撑杆8,支撑杆8的上部固定在灯帽1底部,支撑杆8的下部设有外螺纹;设在灯座2底部的螺母10与支撑杆8配合将支撑杆8与灯座2固定连接。也可在灯帽1底部设置引虫灯灯座,将引虫灯3安装在引虫灯灯座上。
灯帽1为圆台形塑料件,为利用黄色光源诱导害虫,灯帽1为黄色,且通过注塑方式得到。在灯帽1的顶部设有挂钩11,以方便杀虫灯的悬挂。在灯帽1的侧面设有电源接口,以便于杀虫灯与电源相接。并在灯帽1上设有开关,以便于控制引虫灯的工作状态。为防止裸露的引虫灯3被外物损坏,在引虫灯3的外围设有圆筒形护栏4,该护栏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安装座9和灯帽1上。为利用高压电将害虫杀死,可在灯帽1与灯座2之间设置与护栏相连接的高压电回路;经引虫灯3吸引过来的害虫碰触到带有高压电的护栏4后,便可被杀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祥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祥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8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电转换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锂电池的自动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