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化硅微粉分级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27531.4 | 申请日: | 2013-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0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军 |
| 主分类号: | B04C5/04 | 分类号: | B04C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 地址: | 116025 辽宁省大连市高***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硅 分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粉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液体环境中进行微粉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碳化硅微粉的分级有湿法分级和干法分级两种,目前市场上的碳化硅微粉分级通常采用湿法分级,湿法分级一般采用溢流分级法或者沉降分级法两种方式。
中国专利CN201179478Y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微粉分级设备,所述设备由分级桶圆柱、分级桶圆锥、外溢流槽、内溢流锥、排渣口、排渣阀、流量计、控制阀、出料口、进水口构成,其中,分级桶圆柱下端与分级桶圆锥相连,分级桶圆柱上端与外溢流槽相连,分级桶圆柱内与内溢流锥相连,内溢流锥、外溢流槽分别与出料口相连,分级桶圆锥下端与排料阀、排料口相连,并与控制阀、流量计、进水口相连。该设备增加了内溢流锥,其分级效果大大提高,可分级粒度范围窄的产品,分选时料浆浓度提高到15%,同时缩短分级周期。但是这种溢流式分级设备也存在一定缺陷,如只适用于中粗颗粒的分离,而对于微粉的分离效果不好,并且无法调整微粉的分级粒度。
中国专利CN201493160U公开了一种磨料超声溢流分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溢流槽和溢流筒,其中溢流筒呈细长的漏斗形状,其中心线位于垂直水平面的直线上;溢流槽位于溢流筒顶部,并在溢流筒底部设置有料浆进口和粗料排放口,溢流筒的颈部设置有筛网;在筛网上方设置有超声波换能器。但该分级设备必须使用超声波换能器,且功率较大,这不但增大了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也使得操作程序变得繁琐。
采用沉降分级方式的分级设备在微粉制造业应用比较广泛,但是采用沉降法对微粉进行分级时,时间长,产量小,浪费大,并且在沉降分级过程中,容易混入粗颗粒和杂质,造成产品的合格率不高。
因此,基于上述缺陷,在碳化硅微粉分级领域,如何解决微粉湿法分级生产效率低、产品的合格率不高以及分级粒度范围难调整则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出发点和动力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缺陷,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充分的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碳化硅微粉分级设备,所述分级设备解决了微粉湿法分级生产效率低、产品的合格率不高以及分级粒度范围难调整等诸多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碳化硅微粉分级设备,所述分级设备包括上下连接在一起的筒体和锥体,所述筒体顶部敞口,所述锥体底部设有排渣口,所述筒体内设有上大下小且上端敞口的内锥体,所述内锥体的小端连接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延伸出所述筒体,所述筒体上靠近所述锥体位置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进料方向与所述筒体相切;靠近所述筒体的敞口位置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环绕所述筒体外周,所述导流槽内设有环形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导流槽分隔为内槽和外槽,所述外槽位于所述内槽的外周,所述内槽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料管,所述外槽的底部设有第三出料管,与所述导流槽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筒体上环形阵列布置有若干导流管,所述内槽通过所述导流管连通所述筒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碳化硅微粉分级设备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位于所述筒体内的所述导流管的端部设有导流罩。
在本实用新型的碳化硅微粉分级设备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板上滑动安装有调整环,所述调整环与所述隔板表面相抵靠,所述调整环上通过铰链安装有调整螺杆,所述调整螺杆与所述筒体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碳化硅微粉分级设备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槽倾斜安装于所述筒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碳化硅微粉分级设备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槽的底部与所述筒体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度-65度,即25°-65°。
在本实用新型的碳化硅微粉分级设备中,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锥体的圆锥角为12-19度,即12°-19°。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分级设备取得了一系列的有益效果:
1.由于进料方向与筒体相切,使得浆料在筒体内呈旋流状态,浆料中的大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筒体,沿筒体滑入锥体沉淀,碳化硅微粉颗粒则悬浮在筒体内,实现了一级预分离,从而提高了分级效率,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2.由于筒体内不仅设置内锥体,还在筒体外设置了导流槽,导流槽内又设置了隔板,通过导流管将浆料引入导流槽,从而得到不同粒度的碳化硅微粉,使得碳化硅微粉粒度范围得以方便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军,未经侯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75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水处理的达标末端系统
- 下一篇:用于二类化学品船的喷淋和洗眼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