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7332.3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3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相;于定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5/00 | 分类号: | H02G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线缆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型电力电子设备中高压线缆的排布中,由于线缆自身发热,需考虑到线缆排布后整体的散热效果;由于线缆需要拆卸安装,需考虑到线缆拆卸安装的便利;由于不同电缆间需设置安全距离,需考虑隔离的问题,而高压线缆的排布方式又由其线缆固定装置来决定。
在目前线缆固定装置中,一般采用层叠插片或母线夹的方式。参见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层叠插片的方式的线缆固定装置之一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一种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方形线缆固定支架1的线缆固定装置,多根线缆穿过多个方形线缆固定支架1并合为一体。这种结构对于不同线缆需要定制,使得成本高;其次,方形线缆尺寸限定,无法适应线缆数量变化时的不同场合;再次,所有的线缆叠放一起,线缆间无隔离,杂乱无章,使得通风散热效果较差。
参见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层叠插片的方式的线缆固定装置之二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一种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方形线缆固定支架1的线缆固定装置,其中方形线缆固定支架1上等距离分别设有多层活动的线缆层间隔板2,多根线缆依次穿过多个方形线缆固定支架1,并置于线缆层间隔板2上。这种结构线缆叠放有秩序,通风散热效果好,但此线缆固定支架需定制,无法适应线缆数量变化的不同场合;其次,增设的线缆层间隔板2一般为绝缘材料制作,导致生产成本高;再次,此线缆固定装置在安装时是按层依次铺设,导致安装和卸载不方便。
参见图3,为现有技术中采用母线夹的方式的线缆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显示了一种包括多个母线夹3的线缆固定装置,其中母线夹3上中间等间距设有多个半圆形凹槽4且两端设有螺钉孔5,使用时先平行放置多个母线夹3,形成第一层母线夹层,后将线缆置于凹槽4内,再在第一层母线夹层上铺设第二层母线夹层,根据实际需求逐层排布,最后将所有母线夹层用固定螺钉6穿过螺钉孔5固定合成一体。这种结构的线缆叠放有秩序,通风散热效果好,但这种线缆固定装置需根据不同线缆的直径开发定制,使成本高;另逐层地叠放的方式给安装和拆卸均带来操作的不便;而螺钉的使用也会带来电力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线缆固定装置不能同时满足散热通风好、满足不同直径线缆的需求、安装和拆卸方便以及降低电力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线缆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线缆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线缆的固定件和多个平行设置的支架板,每个所述支架板包括主支架以及多个副支架,所述主支架包括直条形平板状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垂直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中部;每个所述副支架的形状为直条形平板状;所述多个副支架间隔地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两侧,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与其最为接近的副支架之间、相邻的副支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和与其最为接近的副支架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地放置线缆的容置槽。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副支架上均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通孔将线缆固定在所述支架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中,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一侧的副支架与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板另一侧的副支架两两相互对称,其对称轴为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中轴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中,每个所述副支架倾斜地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板的边缘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两条边缘都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边缘倾斜地相交。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中,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板每一侧的多个所述副支架等距离地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通孔与所述副支架上的通孔均为等间距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中,每个支架板分别包括的主支架和副支架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中,所述固定件为尼龙耐高温扎线带。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缆固定装置中,所述支架板为高压线缆绝缘支架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73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增强HFB单壁波纹管
- 下一篇: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