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插式管路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7021.7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8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周从源;李飞;牟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7/00 | 分类号: | F16L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插式 管路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路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快插式管路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制动管路、离合管路、供油管路、排气后处理尿素管路等管路作为整车的重要结构,在产品的制造、装配、可靠性方面都非常重要。现有汽车管路的生产基本上都采用流水线作业生产,但是因管路装配识别困难,缺少防错措施,装配时间较长,因此成为流水线的“瓶颈”。
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日趋加大,人们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整车轻量化成为了汽车设计的大方向;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也更加注意防范汽车上各种油液的泄漏,避免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现有的制动管路、离合管路多采用钢管,并且管路之间通过锥螺纹密封连接;而供油管路、尿素喷射管路多采用橡胶软管,接头处多使用卡箍紧固密封。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有:1)管路装配时难以区分,容易错装,维修拆解也比较麻烦;2)由于采用钢管材料,会导致整车自重增加,影响燃油的经济性;3)管路连接处密封性较差,对于气制动车型,保压时间短;4)密封不可靠易导致油液泄漏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插式管路连接装置,其在维修时拆解简便,并且因其密封可靠,能延长气压保持的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插式管路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该快插式管路连接装置包括快插管座,设置在第一管道上;接头体,连接于第二管道;螺母座总成,用于连接快插管座以及接头体。
优选的,所述快插管座为中空的圆柱形,在快插管座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其中第一凸台设置在第二凸台的下端内侧;快插管座上端内圆周面上还设置有内螺纹。
优选的,第一凸台上设置有橡胶密封圈,该橡胶密封圈为环状,其断面为“工”字型,第二凸台上设置有具有密封作用的卡环,卡环为断开的环状,其环状断开口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
优选的,螺母座总成包括设置在下端的中空螺母座以及在螺母座上的螺母端部,在螺母座与螺母端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在螺母座的外侧设置有能够与设置在快插管座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的接头体为直角接头体,直角接头体包括第一直角边以及第二直角边,第一直角边的端部设置为锥形,第二直角边的端部为锥形面;第二直角边上设置有第一矩形槽,在第一矩形槽上设置有用于使接头体与螺母座之间起密封作用的第一密封圈,在第一矩形槽上端设置有第二矩形槽,第二矩形槽的宽度小于第一矩形槽,在第二矩形槽上设置有用于使接头体与螺母座之间起密封作用的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的接头体为直通接头体,直通接头体包括第一端头以及第二端头,第一端头的端部设置为锥形,第二端头的端部为锥形面;在该直通接头体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以及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第一密封圈以及第二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该两个密封圈的断面为圆形。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体的优势在于:在维修时拆解简便、并且其密封可靠,能延长气压保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快插式管路连接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快插管座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橡胶垫圈的结构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中卡环的主视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中卡环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螺母座总成的结构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的主视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直角接头体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直通接头体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参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快插式管路连接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快插管座的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橡胶垫圈的结构图;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中卡环的主视图;图4b是本实用新型中卡环的侧视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螺母座总成的结构图;图6a是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的主视图;图6b是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的侧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直角接头体的主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直通接头体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70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