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净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6359.0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9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熊非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非凡 |
主分类号: | A45B25/28 | 分类号: | A45B25/28;A47G2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任益 |
地址: | 214023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是一种吸干雨伞表面水渍的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雨伞成为人们下雨天必备的遮雨用具。雨天当我们从户外撑伞进入室内收起雨伞时,雨伞表面有很多水渍很容易弄湿地面。尤其在一些公交车上、地铁上、办公楼等公共场所,下雨天时地面上由于滴有大量的水渍,不仅弄脏地面,而且水渍会使地面变得比较湿滑,容易导致过往行人摔倒,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实用、能够将雨伞表面吸干的净伞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净伞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正面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插入雨伞的通孔,箱体内对应通孔的位置通过支架设置有用于挤压雨伞的挤压吸附机构,位于挤压吸附机构下方的箱体内设置有储水箱,储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带开关阀的出水口;所述箱体的顶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挤压吸附机构动作的手柄。
所述挤压吸附机构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挤压吸附机构包括水平平行设置在支架上的两组挤压柱组,挤压柱组之间形成放置雨伞的雨伞通道,雨伞通道的入口与箱体正面的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挤压柱组分别通过钢丝绳与箱体顶部的手柄连接,两组挤压柱组的钢丝绳反向缠绕在手柄的转轴上。
所述挤压柱组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每组挤压柱体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根挤压柱,每根挤压柱上均包裹有厚度为100mm的海绵层;所述雨伞通道设置在四根挤压柱之间。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雨伞放入箱体中,通过挤压吸附机构将雨伞上水渍吸附干净,在保证不会使雨伞上水滴弄湿弄脏地面的基础上,有效防止了因雨水使地面湿滑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体,2.通孔,3.储水箱,4.手柄,5.支架,6.开关阀,7.钢丝绳,8.挤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净伞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本实施例中箱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型。箱体1正面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插入雨伞的通孔2,箱体内对应通孔的位置通过支架5设置有用于挤压雨伞的挤压吸附机构,位于挤压吸附机构下方的箱体内设置有储水箱3,储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带开关阀6的出水口;所述箱体的顶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挤压吸附机构动作的手柄4。
上述挤压吸附机构包括水平平行设置在支架上的两组挤压柱组,每组挤压柱体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根挤压柱8,每根挤压柱上均包裹有厚度为100mm的海绵层;四根挤压柱之间形成放置雨伞的雨伞通道,雨伞通道的入口与箱体正面的通孔位置相对应。两组挤压柱组分别通过钢丝绳7与箱体顶部的手柄连接,两组挤压柱组的钢丝绳反向缠绕在手柄的转轴上,以保证在操作手柄时,能够使两组挤压柱组向相反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雨伞从箱体正面的通孔插入到雨伞通道中,然后顺时针旋转手柄,使两组挤压柱组同时向雨伞移动,利用挤压柱的挤压作用以及挤压柱上海绵层的吸附作用将雨伞表面的水渍擦干,有效防止了雨伞上水滴掉落在地上弄湿弄脏地面,避免因雨水使地面湿滑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当雨伞上的水渍吸干后,逆时针旋转手柄,将雨伞通道打开,便可取出雨伞。待雨伞取出后,再顺时针旋转手柄,使两组挤压柱接触后并相互挤压,将海绵层吸附的水渍挤出,并下流到下部的储水箱中。当储水箱内的水存储满后,可通过打开开关阀6将水从储水箱中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非凡,未经熊非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63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