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双层立体栽培温室大棚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5445.X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5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罗小林;于文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双层 立体 栽培 温室 大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双层立体栽培温室大棚,属于太阳能工程、新能源领域。
背景技术
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
在城市里,盆花的生产,需要较大的建筑面积用于种植,换盆,调整种植密度,物流包装,设备机房和办公室。而城市用地成本很高,或土地有限。而目前的温室大棚多为一层,浪费了土地;目前的温室栽培系统都是固定的,当植物收获后,空闲的土地白白的浪费了。双层温室下层的加工车间也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进行加工生产,工业用电又比较昂贵。立体栽培系统需要定时的补充营养液,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双层立体栽培温室大棚,以用于解决现有装置成本较高、结构固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双层立体栽培温室大棚,包括下层加工间14和上层温室15;所述下层加工间14包括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1、蓄电池2、导线3、太阳能控制器4、单片机控制器5、水泵12,所述上层温室15包括植物钠灯6、支柱7、栽培管8、上水软管9、下水软管10、储液箱11、栽培管旋转轴13;其中安装在下层加工间14外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1通过导线3分别与蓄电池2、太阳能控制器4、植物钠灯6连接,单片机控制器5分别与蓄电池2、水泵12连接,栽培管8分别与上水软管9、下水软管10连接,位于栽培管8底端一侧的储液箱11与水泵12连接。
所述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1为一片或多片。
所述栽培管8能通过栽培管旋转轴13围绕支柱7旋转成一个平面。
所述储液箱11为分层结构。
使用时,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1通过导线3与太阳能控制器4、蓄电池2相连,构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同时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通过导线 3与太阳能控制器4相连对蓄电池2充电及为水泵12、植物钠灯6、及下层加工间14其他用电设备提供电力。
由于蓄电池2与单片机控制器5相连接,单片机控制器5又与水泵12链接,所以控制水泵12定时从储液箱11分层结构中的一层抽送营养液经上水软管9为栽培管8补充营养液;无用的残液经下水软管10回流到储液箱11分层结构中的另外一层。
当植物生长时栽培管8之间可以通过栽培管旋转轴13实现错位旋转,以此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照;同时,当植物收获后,又可以通过栽培管旋转轴13将所有的栽培管8旋转成一个平面,从而可以为收获蔬菜水果后腾出加工机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灵活、成本低;通过采用双层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栽培管旋转轴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单片机控制器驱动水泵的电路图;
图中各标号:1为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2为蓄电池、3为导线、4为太阳能控制器、5为单片机控制器、6为植物钠灯、7为支柱、8为栽培管、9为上水软管、10为下水软管、11为储液箱、12为水泵、13为栽培管旋转轴、14为下层加工间、15为上层温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太阳能双层立体栽培温室大棚,包括下层加工间14和上层温室15;所述下层加工间14包括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1、蓄电池2、导线3、太阳能控制器4、单片机控制器5、水泵12,所述上层温室15包括植物钠灯6、支柱7、栽培管8、上水软管9、下水软管10、储液箱11、栽培管旋转轴13;其中安装在下层加工间14外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1通过导线3分别与蓄电池2、太阳能控制器4、植物钠灯6连接,单片机控制器5分别与蓄电池2、水泵12连接,栽培管8分别与上水软管9、下水软管10连接,位于栽培管8底端一侧的储液箱11与水泵12连接。
所述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1为一片。
所述栽培管8能通过栽培管旋转轴13围绕支柱7旋转成一个平面。
所述储液箱11为分层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54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多腔结构的隔声板
- 下一篇:包装袋抽真空防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