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袋式收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5327.9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9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薛清元;孙永国;张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清元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A47G29/093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中国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收纳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袋式收纳器。
背景技术
随着本地季节的变化,使小区内容易产生大量枯树叶,且因风大,给职工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我们本着尽量减少职工的工作量并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从实际出发,在原来簸箕的基础上,改变了传统簸箕容量少,易散落等不方便因素,对其簸箕进行了创新改进。
原有簸箕收纳容积小,仅适用于在小范围内打扫灰尘及少量重量较轻的垃圾,而且要随收随倒,不适宜在室外有风且枯树叶较多的环境中使用。
目前,也有经过简易改进后的簸箕,是在原有簸箕的基础上,在簸箕的提手处到簸箕的底盘处之间加装了一层防风装置,此簸箕虽然解决了防风的问题,但其容量小,仍不适宜在室外且垃圾量较多时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袋式收纳器,增加了收纳袋,具有容量大、防风、防尘等特点,适用于对树叶、小型垃圾等重量较轻的垃圾进行收纳。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撑杆、连接装置、收纳袋、收纳器主体、把手,所述的收纳器主体的底部的两侧为敞口结构,其中,一侧为垃圾进口,另一侧通过连接装置活动连接收纳袋,所述的收纳器主体顶部连接支撑杆,在支撑杆上设有把手。
上述的收纳袋采用塑料袋、尼龙袋或者蛇皮袋。
上述的连接装置采用橡皮筋、子母扣、环形卡或者凹槽卡。
上述的把手的一端连接支撑杆的顶部,另一端连接到收纳器主体的顶部或者连接到支撑杆的中上部。
上述的收纳器主体的底部为平底结构,上部为圆弧形结构,组成两侧为敞口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实用性:改进后的袋式收纳器增加了收纳袋,具有容量大、防风、防尘等特点,适用于对树叶、小型垃圾等重量较轻的垃圾进行收纳。操作简易、方便;
(2)推广性:适宜广大保洁人员使用;
(3)能产生经济效益:成本低,易大量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支撑杆1、连接装置2、收纳袋3、收纳器主体4、把手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结合附图1和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杆1、连接装置2、收纳袋3、收纳器主体4、把手5,所述的收纳器主体4的底部的两侧为敞口结构,其中,一侧为垃圾进口,另一侧通过连接装置2活动连接收纳袋3,所述的收纳器主体4顶部连接支撑杆1,在支撑杆1上设有把手5。
其中,收纳袋3采用塑料袋、尼龙袋或者蛇皮袋或编织袋等;上述的连接装置2采用橡皮筋、子母扣、环形卡或者凹槽卡或者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将收纳袋与收纳器主体4连接固定牢固即可;
另外,把手5的一端连接支撑杆1的顶部,另一端连接到收纳器主体4的顶部。
需要说明的收纳器主体4可以采用铁片制成,也可以采用塑料制品制成,其底部为平底结构,便于收纳垃圾;上部为圆弧形结构,组成两侧为敞口的结构,从而与收纳袋组成密闭的收纳空间,其中,前部分敞口,为垃圾进口;后部分设有卡榫结构,从而通过橡皮筋即可连接牢固。
实施例2:参照附图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把手5的一端连接支撑杆1的顶部,另一端经过弯曲连接到收纳器主体4的上部,当然,也可以直接连接到支撑杆1的中上部,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3:参照附图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把手5直接简化,也可以制成可以转动的把手,便于直接挂到墙壁上;收纳器主体4也简化,缩短了左右两侧的宽度,可以进一步减少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实用性:改进后的袋式收纳器增加了收纳袋,具有容量大、防风、防尘等特点,适用于对树叶、小型垃圾等重量较轻的垃圾进行收纳。操作简易、方便。
(2)推广性:适宜广大保洁人员使用。
(3)能产生经济效益:成本低,易大量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清元,未经薛清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53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籍助于喷射传热气体的热处理
- 下一篇:引线框架异型微电模式合金铜带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