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健身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5308.6 | 申请日: | 2013-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4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苏丽 |
主分类号: | A63B23/02 | 分类号: | A63B23/02;A63B23/12;A63B2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229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陈江办事***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健身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健身器材,涉及于在室内使用的健身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身体保健也越来越注重,因此,在许多家庭里都摆放有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如跑步机、扭腰肌、收腹机……等等,但在都市中的家庭,特别是房价暴涨的年代,购买大型物业成为许多人的梦想,许多人仍在蜗居环境下生活,对容纳大型的健身器械已经很难合适了,因此许多人依赖于户外或健身房健身,但这种健身也受户外车水马龙环境限制和健身房健身成本大的压力,导致普通老百姓难于得到有效的健身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健身器械具有上述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组合安装拆卸的简易式的多功能健身器。
多功能健身器,其特征是:包括有固定杆,该固定杆上设有抓力臂和受力架,抓力臂和受力架分别位于固定杆两侧,所述的抓力臂为一对平行分布的弧形杆;受力架由一对以固定杆中心垂直线对称分布的一字形、U形、Z形或S形的支杆构成,受力架的支杆上至少设置有两块攀岩石。
上述的两支杆之间设置有一固定板块,攀岩石安装在固定板块上
上述的抓力臂和受力架分别设置有一连接杆。
上述的固定杆由多段钢管利用螺丝固定连接组合而成。
上述的连接杆由多段钢管利用螺丝固定连接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并可随意组装和拆卸,便于普通家庭放置使用,并具有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攀岩等多种锻炼功能,对人体各种机能进行健身锻炼,有效的提高人体的身体素质,利于普及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引体向上和攀岩使用状态。
图4为实施例一的仰卧起坐使用状态。
图5为实施例一的俯卧撑使用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多功能健身器,包括有固定杆1,该固定杆1上设有抓力臂2和受力架3,抓力臂2和受力架3分别位于固定杆1的两侧,其固定杆1、抓力臂2和受力架3为组装式结构,即固定杆1、抓力臂2和受力架3分别由螺丝固定安装,抓力臂2与受力架3以固定杆1为力的支点相对受力。所述的抓力臂2为一对平行分布的弧形杆21;受力架3由一对以固定杆1中心垂直线对称分布的U形支杆31构成,两支杆31之间设置有一固定板块4,该固定板块4通过通孔41固定安装在两支杆31上,固定板块4上设置有一对利用螺丝固定的攀岩石5。所述的抓力臂2和受力架3分别设置有一连接杆6,连接杆6分别将抓力臂2的一对平行分布的弧形杆21和受力架3的两支杆31进行固定。所述的固定杆1和连接杆6由多段钢管61利用螺丝固定连接组合而成,即多段钢管接口处设置成对应的大小直径相互套接的连接管,利用螺丝锁定。
本发明使用时,如图3所示,将固定杆1放置在门框A上,根据杠杆原理,利用抓力臂2的连接杆6固定在门框A上,以固定杆1与门框A的接触点为力的支点,手抓住受力架3上的支杆31或攀岩石5即可实现引体向上或攀岩健身锻炼。同理,如图4所示,将健身器倒置放在门框A下,脚放置在固定杆1下即可做仰卧起坐健身锻炼。而俯卧撑健身锻炼如图5所示,将健身器放倒在地面上,两手分别抓住固定杆1两端上即可做俯卧撑。
实施例二
如图6和图7所示的多功能健身器,其固定板块4由两条平行的固定钢管42固定在两条支杆31的上下两侧,攀岩石5利用螺丝固定在固定板块4上,其余同上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如图8和图9所示的多功能健身器,其支杆31由一S形支杆31构成,支杆31上设有一连接杆6,安装有攀岩石5的固定板块4固定在连接杆6上,其余同上实施例。
上述的支杆31还可以是一字形、Z形、直角形等多种结构,主要是便于人手抓紧固定进行锻炼,攀岩石5也不限于安装在固定板4上,可直接焊接固定在受力架3任意处,再此不一一举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苏丽,未经王苏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53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