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叶子板双拉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3997.7 | 申请日: | 2013-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7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阚道峰;阮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乌赵龙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子 拉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叶子板的模具。
背景技术
叶子板是汽车的外覆盖件,所以叶子板对汽车的外观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现有的叶子板模具的设计开发中基本采用单件拉延或是左边和右边合模座但不合模仁,拉延用料片也是两个单独的。如图1所示的是单件拉延。因叶子板大部分的形状是相当的不对称的类型,为了更好的拉出合格的产品,往往会在拉延前做一个预落料,如图1-1和图1-2的两个角就需要先做预落料,有的简单的则直接在拉延模具上做一个剪切刀。
现有背景技术存在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技术缺陷或不足:
1、单个生产机台的利用和生产的效率低。
2、单个生产机台的成本高。
3、在拉延过程中此处模仁的位置会因为多料会开裂或隐裂现象的拉延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料省、拉延过程中无开裂或隐裂现象的叶子板双拉延模具,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上模、下模及压边圈,所述上模设置压料,所述下模上设置叶子板凸模,所述压边圈套设在下模上,并环绕在叶子板凸模四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子板凸模为两个叶子板凸模件合在一起的,其中一个叶子板凸模件在旋转180°后与另一叶子板凸模件呈对称设置,两个叶子板凸模件不接触,并在叶子板凸模件之间设置切边模退料板。
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进一步方案:
两个叶子板凸模件的对接处采用圆弧或者曲面过渡,两叶子板凸模件间形成的退料板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70mm。
所述退料板上设置有退料弹簧及安全螺栓。
所述退料板的两端部及中部各设置一个安全螺栓,退料板的两端各设置2-3个退料弹簧,两端部之间均布有5-7个退料弹簧。
模具的分模线在叶子板凸模的四周和压边圈面相交的R角底部,形成类似于长方形形状。
所述叶子板凸模两侧翻边处(后续有拉料翻边)设置有储料包,叶子板在后续的工艺中有拉料翻边工艺,储料包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翻边开裂,所述储料包间隔100mm进行设置。
所述压边圈在套入下模后所形成的压边圈与上模接触形成的压料面低于叶子板凸模的法兰面最低点的高度大于等于20mm,叶子板凸模的周围最高处高于压料面的高度大于等于40mm。
切边模退料板在叶子板凸模的相接处超出叶子板修边线20-30mm,相接处其余位置做降型面15mm的避空,减少加工量和研配量。
对于叶子板后继工艺中有翻边的部位,叶子板工艺面要超过叶子板本身R角的宽度5mm。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双叶子板拉延模具,可同时成型两块叶子板,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此外,本实用新型出产的产品也可以后继操作的效率,其压料面与叶子板凸模的高度设置也保证了产品成型时不会出现裂开或隐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模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边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具装配后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具装配后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退料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料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具装配后的叶子板凸模的俯视示意图。
101:上模,102:压边圈,103:下模,301:第一耐磨板,,302:第二耐磨 板,401:行程螺栓,402:平衡块,403:调整块,404:搬运块,405:定位具,406起吊棒。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说明书附图。
参考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它包括上模101、下模103及压边圈102,所述上模设置压料501,所述下模101上设置叶子板凸模,如图8所示为叶子板凸模的俯视示意图。所述压边圈102套设在下模上,并环绕在叶子板凸模四周,所述下模103上设有搬运块404、行程螺栓401、平衡块402及起吊棒406。所述上模也设有第一耐磨板301及起吊棒406。
所述环模上设有第一耐磨板301及第二耐磨板302,环模四周固定定位具405,及平衡块406,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乌赵龙重工有限公司,未经义乌赵龙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3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