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挖钻机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2906.8 | 申请日: | 2013-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4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常仁齐;刘永光;罗菊;张振山;高心辉;丁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0/00 | 分类号: | E21B10/00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张荣亮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机 钻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挖钻机钻头,属于钻机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旋挖钻机在钻进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卡钻事故,目前的钻头也没有卡钻保护机构,在处理事故时,一般有两种方法:1.下潜水员潜入泥浆中拔掉钻杆与钻头的联接销轴,危险较大,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并且当钻孔直径较小时,潜水员很难下到孔底;2.使用外力提拔,由于断裂位置不确定,并且有可能会造成钻杆中部断裂,损失较大。以上两种处理方法,处理时间长,经济损失巨大,处理不当还会引发其它事故,如大面积塌方、翻车,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挖钻机钻头,当出现卡钻事故后,钻头上部和筒体分离方便,分离部位精确,无需人员下潜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挖钻机钻头,包括钻头主体,钻头主体为分体式,钻头主体包括钻头上部和筒体,钻头上部底端面焊接有下板,钻头上部上端有钻杆连接装置,筒体的上端面焊接有上板,钻头上部和筒体通过下板和上板固定连接在一起,下板和上板连接在一起组成连接板组,连接板组的固定力小于钻杆的抗拉力。
进一步的,下板和上板固定连接的方式为螺栓连接或是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螺栓或是螺钉为均匀对称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钻头为分体式,分有钻头上部和筒体两部分,这两个部分通过连接板组连接在一起,连接板组为卡钻保护结构,所以当出现卡钻时,通过远大于卷扬提升力的外力提升钻杆,钻头可以从连接板组部位分离,分离部位精确,不会造成钻杆中部部位的断裂,也无需人员下潜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钻头上部,2、筒体,3、下板,4、上板,10、钻头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旋挖钻机钻头,包括钻头主体10,钻头主体10为分体式,钻头主体10包括钻头上部1和筒体2,钻头上部1底端面焊接有下板3,钻头上部1上端有钻杆连接装置,筒体2的上端面焊接有上板4,钻头上部1和筒体2通过下板3和上板4固定连接在一起,下板3和上板4连接在一起组成连接板组,连接板组的固定力小于钻杆的抗拉力。
在正常工作时,钻头上部1的扭矩通过下板3和上板4连接在一起组成的连接板组传递给筒体2,连接板组的固定力大于钻机主卷扬最大提升力的1.5倍,小于钻杆抗拉力,保证正常提放钻的顺利进行;
钻杆通过钻杆连接装置与钻头上部1连接,在遇到卡钻时,利用吊车等辅助设备上提钻杆,当向上拉力大于连接板组的固定力时,钻头上部1和筒体2会在两者连接处,即连接板组部位分离,由此可以顺利提出钻杆,不会对钻杆造成损坏。
为了方便下板3和上板4的连接且易于控制连接板组的固定力,下板3和上板4固定连接的方式为螺栓连接或是螺钉连接。
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工作的稳定性,螺栓或是螺钉为均匀对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29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加热的面料
- 下一篇:一种马属动物精液获能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