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2694.3 | 申请日: | 2013-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9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卢江兵;魏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江兵 |
主分类号: | F23D14/20 | 分类号: | F23D14/20;F23D14/4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童冠章 |
地址: | 45647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锅炉、隧道窑、退火炉、玻璃工艺窑炉等的一种新型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锅炉、隧道窑等使用的燃烧器都采用强制风燃烧方式,损耗了部分来自于燃气的压力,降低了燃气的流速,损失了燃气动能的同时还耗费了大量的电能,而且,还需要设置风机,成本高,能耗大,燃烧不充分,且有粉尘和有害气体排出,污染环境,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燃烧器,可有效解决燃烧器成本高,能耗大,燃烧不充分和污染环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燃烧器体和燃气管,燃烧器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体,燃烧器体内的第一隔壁和第二隔壁将燃烧器体的内部分隔成依次相连通的喷射区、补氧腔和燃烧室,喷射区上装有于其相连通、且伸出燃烧器体一端的喷射区进风管,喷射区进风管内套装有燃气管,喷射区进风管上有点火口,燃气管的出气口置于点火口下方,喷射区进风管外壁与第二隔壁之间在燃烧器体一端构成补氧区进风口,补氧区进风口经第一隔壁和第二隔壁之间形成的第一进风通道与补氧腔相连通,第二隔壁与燃烧器体内壁之间在燃烧器体一端构成燃烧室进风口,燃烧室进风口经第二隔壁与燃烧器体内壁之间形成的第二进风通道与燃烧室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操作,成本低,热能损失最小,效率高,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使用方便、效果好,是燃烧器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燃烧器体和燃气管,燃烧器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体,燃烧器体内的第一隔壁4和第二隔壁5将燃烧器体的内部分隔成依次相连通的喷射区6、补氧腔7和燃烧室8,喷射区6上装有于其相连通、且伸出燃烧器体一端的喷射区进风管3,喷射区进风管3内套装有燃气管11,喷射区进风管3上有点火口10,燃气管11的出气口置于点火口10下方,喷射区进风管3外壁与第二隔壁5之间在燃烧器体一端构成补氧区进风口2a,补氧区进风口2a经第一隔壁4和第二隔壁5之间形成的第一进风通道9a与补氧腔7相连通,第二隔壁5与燃烧器体内壁之间在燃烧器体一端构成燃烧室进风口2b,燃烧室进风口2b经第二隔壁5与燃烧器体内壁之间形成的第二进风通道9b与燃烧室8相连通。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燃烧器体是由直管段1a和锥形管段1b构成的一体结构,喷射区6位于直管段1a内,燃烧室8位于锥形管段1b内,锥形管段1b的端部有聚焦喷火口1c,补氧腔7位于喷射区与燃烧室之间,由一部分直管段和一部分锥形管段构成;所述的补氧区进风口2a和燃烧室进风口2b均为圆环形;所述的第一进风通道9a和第二进风通道9b截面均为圆环形。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利用管道天然气的压力通过燃气管11在喷射区6产生射流作为初始动力,由补氧区进风口2a和燃烧室进风口2b在负压效应下,使空气满足不同时段燃烧时所需的氧气,在喷射区6通过点火口10点燃,燃气燃爆时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初始动能的倍增器,在有限的空间内,经反射、聚能产生很大压力,并把这种压力以及进气口空气的推力转换成火焰喷射的动力,补氧腔7及时提供给所需氧气,在燃烧室8充分燃烧后产生很高的温度1200度以上、压力和流速的火焰。氧气的补给量随着燃气流量自动调整,燃烧很充分,能源利用率高,节能效果显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实现加热炉体的合理化,使热交换达到最佳状态,降低使用单位面的经营成本压力、减轻制造方昂贵的生产成本;
2、利用燃气管道传送燃气的压力,当燃气喷出喷火口与空气自然混合达到可燃气氛燃爆时,给其一个合理空间,形成压缩喷射,产生聚焦反射、形成高温高压气流,使燃气各种分子再次聚焦,在强大的高温高压气流下,再次产生剧烈变化再次充分混合,使燃气彻底燃烧干净,使燃气达到最高燃值,完全变成热能,再次形成高温高压气流,热效率很高,最终达到节能环保目的,合理的燃烧方式可以使其节能达到10%~20%;
3、减少了排入环境中的粉尘及有害气体,减轻了环境污染;
4、节约了燃料,无需配风也降低了电能的消耗;
5、减少了噪音污染,应用前景广;
6、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江兵,未经卢江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26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设备一次回路接触不良的报警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外磁式磁选机的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