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脑室外引流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1751.6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9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施清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M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脑室 外引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脑室外引流管的固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室外引流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需要用到脑室外引流管,现有的脑室外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是用胶布粘在墙上或者用绳子系住挂在墙上,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而当病床位置离墙较远时,则悬挂比较麻烦;而且由于脑室外引流管的悬挂高度有一定要求,实际操作中基本为粗略估计,不是很准确,容易对手术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脑室外引流固定装置,可以方便的悬挂脑室外引流管,而且位置比较准确。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脑室外引流固定装置,包括挂杆和设在挂杆上的高度可调的挂钩,所述挂杆上安装有测量卷尺,所述测量卷尺与挂钩位于同一高度上。
作为优选,所述挂杆上设有水平杆,所述测量卷尺与挂钩均设在水平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卷尺滑动连接在水平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挂杆包括底杆和套在底杆内并可相对底杆轴向移动的顶杆,所述挂钩设在顶杆上,所述底杆和顶杆之间设有用于使底杆和顶杆相互定位或松开的紧固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固定套设在挂杆顶部外壁上的座管和套设在座管外并与座管螺纹连接的套管,所述套管内腔顶部为锥台状,所述座管顶部设有若干凸条,在套管旋向座管的过程中,套管内腔壁将凸条约束使凸条压向顶杆侧壁面。
作为优选,所述凸条朝向顶杆的一面为橡胶面。
作为优选,所述顶杆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凹点。
作为优选,所述挂杆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挂杆与底座螺纹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脑室外引流固定装置,可以方便的悬挂脑室外引流管,而且位置比较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脑室外引流固定装置,包括由底杆11、套在底杆11内并可相对底杆11轴向移动的顶杆12、设在顶杆12上的挂钩2,顶杆12上安装有测量卷尺3,且测量卷尺3与挂钩2位于同一高度上,优选挂杆上设有水平杆13,测量卷尺3与挂钩2均设在水平杆13上,优选测量卷尺3滑动连接在水平杆13上,测量卷尺3可在水平杆13上滑动,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测量卷尺3的位置,底杆11和顶杆12之间设有用于使底杆11和顶杆12相互定位或松开的紧固结构,优选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固定套设在底杆顶部外壁上的座管41和套设在座管41外并与座管41螺纹连接的套管42,套管42内腔顶部为锥台状,座管41顶部设有若干凸条411,在套管42旋向座管41的过程中,套管42内腔壁将凸条411约束使凸条411压向顶杆12;优选凸条411朝向顶杆12的一面为橡胶面,在凸条被约束向顶杆后可增加二者之间的摩擦,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优选顶杆12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凹点121,凸点也可增加凸条和顶杆之间的摩擦,使二者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滑动;优选底杆的底部设有底座5,底杆与底座5螺纹连接,水平杆3与挂杆为可拆卸连接,这样各部件可拆卸安装,组装、拆卸方便,便于储运,占用空间小。
使用过程为:各部件组装完成后,将该固定装置放置在病人所在病床旁边(当不使用底座5时底杆可插入床头),将脑室外引流管病人调整好卧位,将引流管挂在挂钩2上,通过测量卷尺3测量引流管开口端到病人的距离(病人平卧时以耳屏为基线——即测量引流管开口端到病人耳屏的距离或二者之间的垂直高度,病人侧卧时以正中矢状线为基线——即测量引流管开口端到病人正中矢状线的距离或二者之间的垂直高度,当为二者之间的垂直高度时应当在10-15cm之间,当为二者之间的直接距离时约为15-20cm之间),并调整通过紧固结构调整挂钩2的高度使引流管升降至合适的位置。
紧固结构的工作原理为:由于套管内腔顶部为锥台状——即越往上空间越小,这样套管在旋向座管的过程中,凸条被套管的锥台状内腔部分的内腔壁逐渐约束向顶杆侧壁,并最终压紧在顶杆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施清,未经陈施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17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填埋气生产液态生物天然气的系统
- 下一篇:一种熔渣造粒煤气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