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控制原理与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1718.3 | 申请日: | 2013-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7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任丽莉;康冰;闫冬梅;王出航;赵鹏;宋严;狄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白冬冬 |
地址: | 13003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计算机控制 技术 实验 | ||
1.一种自动控制原理与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其特征在于:其电路部分是由主处理器、模数转换单元、驱动单元、示波器单元、数模转换、信号源、和运放单元组成;
主处理器:采用SST89E58芯片;
模数转换单元:采用AD转换芯片ADC0809, JP35的2脚接+5V,1脚接ADC0809的26脚并接地,D27、D28串联连接,D27阳极、D28阴极接JP39的 引脚11,D29、D30串联连接, D29阳极、D30阴极接JP39的 引脚13;JP39的引脚2、4、6、8、10分别与ADC0809的引脚27、28、1、2、3相连;JP39的引脚12和ADC0809的引脚4串联, JP39的引脚12接X78的引脚1; JP39的引脚14和ADC0809的引脚6串联,JP39的引脚14接X77的引脚1;CS_AD0809的引脚1、2接在一起,然后接到74LS02的引脚2和引脚6,其中CS_AD0809接主处理器的39脚;74LS02的引脚3接WR,WR接主处理器的37脚,5脚接RD,RD接主处理器的36脚,1脚接ADC0809的引脚22和6, 4脚接引脚9,10脚接CLOCK;/EOC的引脚1、2接在一起,然后接到74LS04的引脚2,74LS04的引脚1接ADC0809的引脚7,ADC0809的引脚7接主处理器的38脚;ADC0809的引脚21、20、19、18、8、15、14、17分别分别接主控制器的1~8脚;
驱动单元:采用达林顿管ULN2803作为驱动,Header4的引脚1、2、3、4分别接ULN2803的引脚8、6、4、2,其中2脚接处理器的引脚35,ULN2803的引脚17、15、13、11、10分别接Header5的引脚1、2、3、4、5;LED灯DS5、DS6、DS7、DS8的阴极分别和Header5的引脚1、2、3、4连接;
示波器单元:是由运算放大器LM324与电阻组成放大电路,S1是选择放大倍数开关;U6A的引脚2和COAX-M之间接10K的电阻,引脚2和引脚1之间接10K的反馈电阻;U6A和U6B直接接10K的电阻,U6B引脚5和地直接接10K的电阻,引脚6和SP-3BIT的引脚1、3、4之间分别接51K、10K、5.1K的电阻,SP-3BIT的引脚2接AD-IN1;U6B引脚7接AD-IN1;D23、D24二极管串联连接,D23阴极接+12V,D23阳极、D24阴极接AD-IN1,AD-IN1和地之间接270 电阻和电容C13,C13和+12V之间接10K电阻,C13和电阻之间的电位引出为Sig1;COAX-M连接表笔, COAX-M可接于模数转换单元的Header21脚,接信号源单元的X72引脚1,接运放单元的X16引脚;
数模转换:通过DA转换芯片DAC0832接运算放大器LM324,再连接采样/保持芯片LF398;输入数字量接DAC0832的D10-D17端,输出模拟量在LF398的OUT端;PIN_6的1、2脚接PU_DA1,3、4脚接PU_DA2,5、6脚接在一起和DAC0832的1脚和17脚连接;DAC0832的引脚3、10接地,数字量D0-D7分别接DAC0832的D10-D17端,引脚18、2接WR,引脚11、12分别接U13B的引脚6、5;U13B的引脚5接地,引脚6和地之间接并联的D33和D34,引脚6和引脚7之间接51K的反馈电阻,引脚7和DAC0832的引脚9之间接10K的电位器;U13A引脚2和U13B引脚7之间接10K电阻,引脚1接OUT_DA,OUT_DA接主处理器的34引脚,引脚2和地之间接并联的D31和D32;引脚2外接20K电阻和U11、U12的引脚3连接;PU_DA1接主处理器的28引脚,引脚6和地之间接电容C21,引脚5接OUT_DA1,OUT_DA1接主处理器的33引脚;引脚7接地,引脚8接PU_DA2,PU_DA2接主处理器的27引脚,引脚6和地之间接电容C20,引脚5接OUT_DA2;JP40的引脚1、2、3接X46的引脚1,引脚4、5、6接X47的引脚1,OUT_DA2接主处理器的32引脚,引脚7、8、9接X50的引脚1;
信号源:采用MC1455定时器提供时钟基准,通过连接运算放大器LM324组成信号源电路;MC1455BP1的引脚1接地,引脚8和4接+5V,+5V和引脚7之间接470电阻,引脚7和引脚6之间串联10K电阻和1M电位器,引脚3接X67引脚1和JP29引脚1,引脚5和地之间接0.1uF的电容,引脚2和引脚6接SP1的引脚2;SP1的引脚1、8连接在一起,和地之间接电容C3;引脚3和引脚7连接在一起,和地之间接1uF的电容;引脚4和引脚5连接在一起,和地之间接10uF的电容;引脚7接C5;JP29的引脚2和U3A的引脚2之间接510K的电阻,U3A引脚2和地之间接并联的D1、D2,引脚3和地之间接100K电阻,引脚4、11分别接+12V、—12V,引脚2和引脚1之间接2uF的电容,引脚1接3",引脚2和引脚1之间接Q1和1.2K电阻;NET3和U3B的引脚6之间接100K电阻,U3A引脚6和地之间接并联的D9、D10,引脚5和地之间接100K电阻,引脚4、11分别接+12V、—12V,引脚6和NET1之间接1uF的电容,引脚6和NET2之间接510K的电阻,引脚6和引脚7之间接Q2和1.2K电阻,引脚7接X72引脚1;Q1和Q3的栅极连在一起,和3’之间接15K电阻;ST和Q3的发射极之间接5.1K电阻,Q3基极和3’之间接5.1K电阻,Q3集电极和-12V之间接39K电阻,Q3集电极和Q4基极之间接30K电阻,Q4发射极接-12V,Q4集电极接Q1栅极;SP2引脚1、3连接3’,引脚4连接3",引脚8、2分别接NET1、NET3,引脚5、6接NET2,引脚7接OUT;JP31引脚1、2、3、4接S,引脚5、6、7、8接GND,引脚9、10、11、12接OUT;J3的引脚1、2、3接S,引脚4、5、6接OUT,OUT可接于运放单元的X8、X9、X10,或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接于示波器单元的COAX-M;
运放单元:采用运算放大器LM324,可以外接电阻、电容使用;U4A的引脚4、11分别接+12V、-12V,引脚2接X13引脚1,和P11引脚1-6,引脚2和地之间接并联的二极管D4、D8,引脚3和地之间接51K电阻,引脚1接X16的引脚1和P17的引脚1-6;X8的引脚1接JP11的引脚1-8,X9的引脚1接JP12的引脚1-8,X10的引脚1接JP13的引脚1-8;X8、X9、X10接信号源单元的OUT端,X16接于示波器单元的COAX-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师范学院,未经长春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171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