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拖车式固体废弃物压缩封装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21309.3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2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杨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二一○所 |
主分类号: | B65G65/32 | 分类号: | B65G65/3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顾潮琪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拖车 固体 废弃物 压缩 封装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机械或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是具备良好自动化水平和人员防护性能的可移动式固体有害废料压缩封装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固体废弃物,这些物料若直接暴露在外,将对人体和环境带来相当的危险性,特别是某些放射性、腐蚀性及病变性物质更需要妥善处理。处理这些物料的方法之一是采用钢制容器将其盛装并压缩减容,然后进行封装处理,再存放于安全地带。压缩封装机就是完成上述过程的机械设备。
现有标准桶(容量200升)压缩封装机均设置在固定工作间内,不能流动作业,无法满足在不同工作点进行封装工作的要求。而能够装载在车载方舱内、可以机动作业的压缩封装机所用的包装桶容量偏小(仅80升),适应面偏窄,工作效率不足,使用成本也偏高(自行式车辆),且标准桶封装机无法用现有方式装载。另外,现有封装设备也存在缺乏吊运设备,包装桶装卸困难、缺乏隔离防护措施不便于处理有放射性、扩散性废弃物、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等缺点。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固体废弃物压缩封装设备,能够同时满足压缩封装设备的工作效率、机动性、防护性、经济性、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工作舱舱体、全挂拖车、封装机、下开式装料斗、支撑腿、吸尘过滤器、电气控制台、液压站、防护衬板、封装机稳定架、包装桶和滑移吊装架。
所述的全挂拖车通过回转架和牵引车连接,车架做成下沉式结构,全挂拖车上设置有支撑腿,在作业时受液压站驱动,支撑并调平车体;
所述的工作舱舱体安装在全挂拖车上,分为设备舱和操作舱两个舱段,所述的封装机、液压站和滑移吊装架布置在设备舱,电气控制台布置在操作舱,两个舱段间用隔墙隔开,隔墙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和通过门,设备舱内壁衬铺有防止有害物质和放射线外泄的防护板,侧板开设有与包装桶和伸缩吊架相应的进出口,门窗孔口采用了密封措施;
所述封装机进出物料的开口朝向拖车尾部,将包装桶中的待封装物料压实、将包装桶和桶盖的飞边一起卷曲并相互咬合,成为一个封闭的整体,封装机通过电气控制台控制,并通过设在封装机上的摄像头观察压缩封装的全过程,封装机内设有污染气体回收排放通道,后接排风机和吸尘过滤器,用于回收扩散到气体中的污染物颗粒;
所述的滑移吊装架与底部带翻转门的下开式装料斗一起,在物料堆放处和包装桶之间输送物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以前的封装设备要么需要将待封装的物品运输到固定处进行压缩封装处理,费时费事,还容易造成中间污染,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污染物或废弃物,要么只能用较小的包装桶承装污染物或废弃物,工作效率低,且没有吊装转运设备和良好的隔离防护工作舱,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不佳,不能处理较高危险度的物料。
采用本发明的新型封装设备,可以沿道路便捷的移动至需要的工作地点,迅速展开工作,就地进行各种具有危险性的污染物废弃物的压缩封装处理,且工作机构设置在全封闭有良好防护的设备间内,待封装物料用吊装设备移送,可避免待封装物料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增加了设备的使用范围。且使用标准型大容量包装桶,工作效率高,后期处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前视图;
图中,1-工作舱舱体,2-全挂拖车,3-封装机,4-下开式装料斗,5-支撑腿,6-吸尘过滤器,7-电气控制台,8-液压站,9-防护衬板,10-包装桶,11-滑移吊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包括但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为了提高现有封装机的工作灵活性,扩展其使用范围,改善其工作环境,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全挂拖车装载标准桶封装机的可移动式固体废弃物封装工作设备的构想。
本发明所针对的可移动式固体废弃物封装工作设备如图1-3所示,此设备由工作舱舱体1、全挂拖车2、封装机3、下开式装料斗4、支撑腿5、吸尘过滤器6、电气控制台7、液压站8、防护衬板9、封装机稳定架、包装桶10、滑移吊装架11等部分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二一○所,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二一○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13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供电方法、供电处理器、供电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教具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