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铁路石砟车侧门的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20462.4 | 申请日: | 2013-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8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 发明(设计)人: | 白慧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D19/00 | 分类号: | B61D19/00;B61D3/16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王思俊 |
| 地址: | 030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铁路 石砟车 侧门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铁路石砟车侧门的工具。
背景技术
铁路线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原因,出现道床不饱满、水害冲刷、大修等情况时需要补充石砟。在车辆行进过程中,石砟将会自动将侧门挤开,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侧门开度将难以控制。现有的洒砟办法是打开车皮侧门,依靠洒砟人员用铁锹作为顶门杆顶住侧门以控制侧门开度,从而控制石砟流量。由于人员疲劳等因素,难以均匀控制顶门力度,导致缷砟量时大时小,沿线路难以均匀分布,仍需要部分人力,用铁锹二次分配,既加大了人力投入,效率又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种控制铁路石砟车侧门的工具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侧门的开度容易、稳定石砟流量的控制铁路石砟车侧门的工具。
本控制铁路石砟车侧门的工具包括顶门杆,其特征是:所说的顶门杆是第一带垂直柄的螺栓,还设置着弯钩板与第二带垂直柄的螺栓,弯钩板的宽度为100—150mm,弯钩板由长条板、第一弯折板、第二弯折板与第三弯折板构成,第一弯折板与第三弯折板平行并且第一弯折板与第三弯折板之间有15—25mm的间隔;第一弯折板、第二弯折板与第三弯折板构成弯钩;顺着逆时针的方向第一弯折板与长条板之间成90°,第二弯折板与第一弯折板之间成90°,第三弯折板与第二弯折板之间成90°;并且第一弯折板的长度大于第三弯折板长度,大于的长度不小100mm;在长条板的纵向有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每个螺孔的直径不小于M10;第一带垂直柄的螺栓的第一螺杆拧在第一螺孔,第一螺杆的螺纹端能伸出长条板的长度,不小于第一弯折板的长度减第三弯折板的长度;第二带垂直柄的螺栓的第二螺杆拧在第二螺孔,第二螺杆的螺纹端能伸出长条板的长度,不小于第一弯折板的长度减第三弯折板的长度;第一带垂直柄的螺栓是在第一螺杆的一端焊接一根与第一螺杆垂直的手柄,第二带垂直柄的螺栓是在第二螺杆的一端焊接一根与第二螺杆垂直的手柄。
上述的控制铁路石砟车侧门的工具,其特征是:长条板的长度为460—520mm,第一弯折板的长度为250—280mm,第三弯折板的长度不小于100mm,第二螺孔到第一弯折板的下底面距离为80—100mm;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之间的距离为200—250mm。
把本控制铁路石砟车侧门的工具安装于石砟车的侧门外,为侧门提供一个外力,以平衡石砟的挤压力,旋转手柄即可控制侧门开度大小,替代人工控制侧门开度,从而可以控制侧门的开度,开度大小决定了石砟流量大小,以此达到稳定石砟流量的效果。容易控制石砟流量,铺砟效果均匀,而且二次整修率降低。在整个洒砟过程中,人员只负责监督工作即可,即减少了人力投入,又保证了铺砟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中局部剖开。
图2是相对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参考图。
图4是与图3对应的局部左视图。
图3与图4相对图1缩小。
1—第一带垂直柄的螺栓 2—第一螺杆 3—第一螺孔
4—弯钩板 5—长条板 6—第二带垂直柄的螺栓
7—第二螺杆 8—第二螺孔 9—弯钩 10—第三弯折板 11—第二弯折板 12—间隔 13—第一弯折板 14—侧门 15—铁路石砟车 16—石砟车箱侧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见图1与图2,它包括顶门杆,其特征是:所说的顶门杆是第一带垂直柄的螺栓1,本实用新型还设置着弯钩板4与第二带垂直柄的螺栓6,弯钩板4由长条板5、第一弯折板13、第二弯折板11与第三弯折板10构成,第一弯折板13与第三弯折板10平行并且第一弯折板13与第三弯折板10之间有间隔12。第一弯折板13、第二弯折板11与第三弯折板10构成弯钩9。在图1中顺着逆时针的方向(从与图1相对应的后视图看,是顺时针的方向)
第一弯折板13与长条板5之间弯折成90°,第二弯折板11与第一弯折板13之间弯折成90°,第三弯折板10与第二弯折板11之间弯折成90°。在长条板5的纵向有第一螺孔3与第二螺孔8,每个螺孔的直径均为M16。第二螺孔8到第一弯折板13的下底面距离为100mm,第一螺孔3与第二螺孔8之间的距离为250 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204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焦炉外吸式高压氨水装煤除尘装置
- 下一篇:电视及其音量调整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