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镁合金转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8742.1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8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阳;段江峰;姜必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亚美联合压铸设备有限公司;江西省中镁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5/04 | 分类号: | B22D35/04;B22D21/04;C22B26/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齐文剑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镁合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熔炼或铸造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镁合金转液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镁等高度活泼的金属的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把熔化好的镁液由保温炉转移到结晶器中。由于高度活泼的金属和氧、水、有机物等的化学亲和力很强,极易氧化、燃烧甚至爆炸,例如,镁。所以,镁液由保温炉输送到结晶器中,是镁合金铸棒时提高生产安全与品质的关键性技术。
传统的技术是利用镁液转液管将保温炉中静置完成的镁液转移到结晶器中,这种传统的转液方式使得转液的流量不能有效的控制,而且转液管的连接方式较为复杂,容易出现镁液的泄漏,同时镁液易氧化结渣,容易导致转液管堵塞,不利于镁液的输送,镁渣堵塞管道也不便清理维修,带来许多问题,影响镁产品的生产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转液顺畅的镁合金转液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镁合金转液装置,包括一机架、一坩埚盖、至少一层加热层、一用于静置金属溶液的坩埚、一用于将金属溶液导出坩埚的导液管以及一用于控制所述导液管流量的控制阀;
所述机架上开设有一安装空间,所述坩埚固定在机架的安装空间内,并与安装空间的内壁形成有一第一间隙;所述坩埚盖覆盖在坩埚的上端;所述坩埚盖上开设有一供金属溶液流入容置腔的进口;所述加热层固定在机架上,并位于空隙内;所述导液管固定在所述坩埚的底壁上,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坩埚盖上,并与所述导液管对齐设置。
优选地,所述坩埚底壁的边缘处开设有一用于安装导液管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坩埚的底壁向下凹陷形成一凹陷部。
优选地,凹陷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倾斜壁、第二倾斜壁,所述第一倾斜壁与所述进口对齐;所述第二倾斜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比所述第一倾斜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
优选地,所述机架包括一壳体,以及至少三个用于支撑壳体的支撑脚;所述壳体上开设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壳体底壁的边缘处开设有一供所述导液管穿过的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与所述安装空间相互贯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贯通。
优选地,所述导液管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向壳体的下方延伸。
优选地,镁合金转液装置还包括一过滤器,所述过滤的底壁上开 设有若干供金属溶液穿过的过滤孔。
优选地,所述加热层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加热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镁合金转液装置,包括一机架、一坩埚、一坩埚盖、至少一层加热层、一用于将金属溶液导出坩埚的导液管以及一用于控制所述导液管流量的控制阀。可通过该特定结构的坩埚为熔融状的金属溶液进行静置,将熔融状的金属溶液内的熔渣进行沉淀,从而防止熔渣堵塞导液管。所述坩埚盖能有效的防止坩埚中的镁合金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提高生产的镁棒的质量。
另外,为了更好的防止熔渣堵塞导液管,在所述坩埚盖的进口处设置一过滤器。
与传统技术相比,经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镁合金转液装置的金属溶液内的熔渣少、操作安全可控、镁液纯净等优良特点。所以没有熔渣或氧化物等物品堵塞管道的现象,避免了传统工艺的管道堵塞故障,因维修困难而造成的临时停机损失。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镁合金转液装置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镁合金转液装置,包括一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一坩埚2、一坩埚盖3、至少一层加热层4、一导液管5以及一控制阀6。所述坩埚2用于容置金属溶液,使金属溶液内的熔渣充分沉淀。所述坩埚盖3覆盖在坩埚2的上端,并与坩埚2配合形成用于容置金属溶液的容置腔7。所述坩埚盖3上设置有一供金属溶液流入容置腔7的进口30,该进口30与镁溶液的保温炉贯通。所述导液管5固定在所述坩埚2的底壁上,用于将容置腔7内的金属溶液导出坩埚2外。所述控制阀6安装在所述坩埚盖3上,并与所述导液管5对齐设置,该控制阀6用于控制导液管5内金属溶液的流量,从而保证后续镁棒的制作工艺顺利进行。坩埚2可不与镁发生反应的双金属材料坩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亚美联合压铸设备有限公司;江西省中镁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亚美联合压铸设备有限公司;江西省中镁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87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