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丢还原象棋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17141.9 | 申请日: | 2013-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3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吴周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玉山镇仕龙设计工作室 |
| 主分类号: | A63F3/02 | 分类号: | A63F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还原 象棋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象棋,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不会丢棋和方便还原布局陈设的防丢还原象棋。
二、背景技术
下完象棋后,还原象棋的布局陈设位置需要一些时间,如果连续下棋就会感到麻烦。另外如果小孩下棋,经常会把棋子丢了,如果一副象棋丢了一个棋子就不能下棋了。这样就更麻烦了。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会丢棋和方便还原布局陈设的防丢还原象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丢还原象棋,包括台子,台子上固定象棋盘,象棋盘的左半部上设置黑方棋子,黑方棋子下方的象棋盘上设置黑方穿线孔,黑方棋子背面固定黑方细丝线一端,黑方细丝线另一端穿过黑方穿线孔固定在黑方拉环上,象棋盘的右半部上设置红方棋子,红方棋子下方的象棋盘上设置红方穿线孔,红方棋子背面固定红方细丝线一端,红方细丝线另一端穿过红方穿线孔固定在红方拉环上。红方棋子的背面设置棋子背面,棋子背面中心设置方凹槽,方凹槽内安装固线钉,固线钉固定住红方细丝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因为每颗棋子下面都有一根细丝线固定住,能够确保象棋不会丢失,还能方便还原象棋。本实用新型在棋盘上的各个原始放棋子的位置上开一个小孔,再在象棋背面固定一根细丝线,用许多细丝线连接各个象棋,将细丝连接在一起打结固定在拉环上,下完棋后,只要一拉细丝线上的拉环,象棋就能还原布局位置了。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防丢还原象棋的结构和特点,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棋子穿线结构图。
图中:1.台子,2.象棋盘,3.黑方棋子,4.黑方细丝线,5.黑方拉环,6.黑方线结,7.红方线结,8.红方拉环,9.红方细丝线,10.红方棋子,11.红方穿线孔,12.黑方穿线孔,13.方凹槽,14.固线钉,15.棋子背面。
五、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设置有台子(1),象棋盘(2),黑方棋子(3),黑方细丝线(4),黑方拉环(5),黑方线结(6),红方线结(7),红方拉环(8),红方细丝线(9),红方棋子(10),红方穿线孔(11),黑方穿线孔(12),方凹槽(13),固线钉(14),棋子背面(15)。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防丢还原象棋,包括台子(1),台子(1)上固定象棋盘(2),象棋盘(2)的左半部上设置黑方棋子(3),黑方棋子(3)下方的象棋盘(2)上设置黑方穿线孔(12),黑方棋子(3)背面固定黑方细丝线(4)一端,黑方细丝线(4)另一端穿过黑方穿线孔(12)固定在黑方拉环(5)上,象棋盘(2)的右半部上设置红方棋子(10),红方棋子(10)下方的象棋盘(2)上设置红方穿线孔(11),红方棋子(10)背面固定红方细丝线(9)一端,红方细丝线(9)另一端穿过红方穿线孔(11)固定在红方拉环(8)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防丢还原象棋,红方棋子(10)的背面设置棋子背面(15),棋子背面(15)中心设置方凹槽(13),方凹槽(13)内安装固线钉(14),固线钉(14)固定住红方细丝线(9)。每个黑方棋子背面都固定有黑方细丝线,所有的黑方细丝线都固定在黑方拉环上打结,形成黑方线结(6),每个红方棋子背面都固定有红方细丝线,所有的红方细丝线都固定在红方拉环上打结,形成红方线结(7)。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防丢还原象棋,因为每颗棋子下面都有一根细丝线固定住,能够确保象棋不会丢失,还能方便还原象棋。本实用新型在棋盘上的各个原始放棋子的位置上开一个小孔,再在象棋背面固定一根细丝线,用许多细丝线连接各个象棋,将细丝连接在一起打结固定在拉环上,下完棋后,只要一拉细丝线上的拉环,象棋就能还原布局位置了。
实施本实用新型,效果很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玉山镇仕龙设计工作室,未经昆山市玉山镇仕龙设计工作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71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热合成制备镍基层状结构三元正极材料的方法
- 下一篇:新型搅拌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