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道堵塞消除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7130.0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1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高椋敦嗣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山化工(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43 | 分类号: | B08B9/043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314201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堵塞 消除 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除管道堵塞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化工设备中,有时气体的管道会被反应物(聚合物或缩合物)或杂质等堵住。特别是,在制造氯化硅时,有时气体的管道会被硅烷的反应物堵住。气体的管道发生堵塞的话,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作业。
为了消除这样的堵塞,现有技术中已知有敲打或共洗等方法。然而,根据管道中堵着的堵塞物的粘着程度与溶解性的不同,有时即使采用这些方法也不能将其去除。此时,需要直接将管道内的堵塞物掏出。
然而,有时管道内的堵塞物是具有易燃性或爆炸性的,因而此时将堵塞物掏出的作业是有危险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安全地消除管道堵塞的管道堵塞消除用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管道堵塞消除用具包括:管状部,其能够与管道连接;固定部,其设置在所述管状部的端部,能够固定在所述管道上;遮挡部,其封闭所述管状部的所述固定部相反侧的端部;连接口部,其设置在所述遮挡部上,与所述管状部连通。
管道堵塞消除用具还可以包括插入所述连接口部的操作棒。
采用如上结构,通过将操作棒插入连接口,就能够破碎管道内的堵塞物。在进行破碎作业的同时,因为管道是用遮挡部以及管状部密封的,操作人员也可以安全的进行操作。
另外,管道堵塞消除用具还可以包括用于向所述管状部内供输惰性气体的惰性气体供输口部。
采用如上结构,能够使管道中变成惰性气体环境,从而使管道中的堵塞物不易燃烧或爆炸。
在所述管状部上可以设有排气口部。
采用如上结构,可以适当、适量的排出管状部内的空气。
采用如上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安全地消除管道堵塞的管道堵塞消除用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管道堵塞消除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中A为用于说明上述管道堵塞消除用具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2中B为用于说明上述管道堵塞消除用具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2中C为用于说明上述管道堵塞消除用具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2中D为用于说明上述管道堵塞消除用具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道堵塞消除用具;10、固定部;20、管状部;21、排气口部;30、遮挡部;31、连接口部;32、惰性气体供输口部;50、操作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管道堵塞消除用具包括管状部、固定部、遮挡部、连接口部。
其中,管状部能够与管道连接;
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管状部的端部,能够固定在所述管道上;
遮挡部封闭所述管状部的位于所述固定部相反侧的端部;
连接口部设置在所述遮挡部上,与所述管状部连通。
上述管道堵塞消除用具还可以包括插入上述连接口部的操作棒。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插入连接口部的操作棒使管道内的堵塞物破碎。此时,由于管道被遮挡部以及管状部封闭,因而操作者能够安全地进行作业。
上述管道堵塞用具还可以包括用于向上述管状部内供输惰性气体的惰性气体供输口部。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管道内成为惰性气体环境,从而使管道内的堵塞物不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在所述管状部上可以设有排气口部。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适当地将管状部内的空气排出。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管道堵塞消除用具1的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管道堵塞消除用具1的结构示意图。管道堵塞消除用具1具有固定部10、管状部20、遮挡部30。管状部20形成为圆筒状。固定部10与遮挡部30形成为圆盘状,分别配置在管状部20的端部。即,管状部20配置在固定部10与遮挡部30之间。
在固定部10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通过形成该开口从而使管状部20的一端部开放。另外,在固定部10上沿周向设有3处用于供规定的螺栓穿过的孔11。利用穿过孔11的螺栓能够将固定部10固定在管道上。另外,固定部10的孔11的数量以及配置方式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
在管状部20的中央部设有圆筒状的排气口部21。排气孔部21与管状部20的内部连通,从管状部20的外周面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山化工(浙江)有限公司,未经德山化工(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71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