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下肢康复治疗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616957.X | 申请日: | 2013-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4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 发明(设计)人: | 许明;张泓;曾序求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H23/04;A61H39/04;A61M37/00;A61N2/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208 湖南省长沙市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下肢 康复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现代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结合穴位刺激的多功能下肢康复治疗仪。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引起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数量逐步增多,其发病率为(100~300)/10万,患病率为(500~740)/10万,约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之一。由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趋严重。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近几年脑卒中患者数量逐年攀升,且趋于年轻化 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600万,约有450万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尽管医学的发展使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抢救有了明显的提高,病死率大大降低,但致残率仍很高。
由此可知,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至今仍是世界性医学难题,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现代医学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病理研究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然而在治疗上却没有较大的突破,目前仍以各种功能性的训练为主,比如bobath疗法等。然而,这些功能性疗法有较大的局限性,它必须是治疗师与患者一对一的进行康复训练,这样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低等收入的家庭来说,这样高额的治疗费用,根本负担不起。因此现有的社会治疗现状,仍然十分紧迫,这样,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的延伸。
而单纯靠运动疗法收效较慢,单纯针刺穴位治疗对起功能恢复效果小,故结合中西医学之优势,设计结合穴位刺激的多功能下肢康复治疗仪。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容易携带且科学性的康下肢复治疗器械,旨在克服现有的下肢康复治疗仪器无法及时有效地治疗下肢瘫痪,该治疗仪克服了传统牵引器、牵引床的体积庞大和使用不便的缺点,能够让大多数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拥有获得康复治疗的机会,它能有效的改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肌张力,帮助他们能够尽可能地提高生活质量,恢复社会生活的能力,融入社会。
本实用新型的下肢牵张仪设计有接触环带,用它们来保证本产品在充气前后与人体都能紧密接触,从而使下肢得到强力、有效的牵张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优质的材料,无毒、无味、安全、坚固,以保证产品优良的使用性能。通过每天对卧床患者两至三小时的牵张训练,降低患者下肢内收肌的肌张力,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恢复下肢内收肌挛缩患者的肌肉弹性,配合其他康复仪器和治疗手段,慢慢实现患者的自主站立甚至独立行走。
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多功能下肢康复治疗仪包括固定装置,放松装置,牵张装置,中药热敷装置,足底反射治疗装置以及磁疗装置。
固定装置主要包括半月箍以及带有膝关节铰链、踝关节铰链的单侧金属支条,环带(膝上,膝下,踝部,脚掌部), 膝罩,足蹬板等。
为了根据患者的身体具体情况及治疗的不同时期适当地调节膝踝的屈伸角度,支条及膝踝关节的铰链一定程度上控制双侧下肢的侧方运动,允许屈伸,利于患者更好地康复训练。支条上共有四个(膝上两个,膝下两个)有采用热敏材料制成半月箍并配上皮质的环带,环带可依据患者下肢的大小调节,也方便支条的拆卸,实施牵张前将半月箍和环带按照正确的方法稳稳的固定在双侧下肢上,为后期的牵张作准备。
为了保证治疗时不拉伤肌肉,放松装置实质为震动装置,震动放松是一种以机械振动对人体的局部进行刺激性的按摩的方式。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镇静止痛、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肌张力、调整机体功能的功效。震动充气按摩器结构简单、有充足的振动强度、振动频率低,治疗效果显著;价格便宜,能为诸多低收入家庭患者所接受。
为了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形体态及恢复情况,灵活自如的调整气囊大小,达到最佳的牵引治疗效果。利用牵张装置采用人性化设计,贴身舒适,整个气囊分为6个互不相通的小气囊,6个气囊沿患者正中线左右对称,且每个小气囊都有输气软管与输气设备相通,整个气囊的平面类似于一个立体的等腰梯形。每个气囊都有一根短输气软管(15cm)接出,中间4支输气软管个套有一个止气阀,可方便实现对各小气囊分别充气。同侧三支输气软管的末端通过一个四通接头连接到一只总输气软管(60cm),左右分别接一个总气阀和乳胶球,乳胶球可由患者或医务人员捏按进行充气,总气阀可对整个气囊装置的充放气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湖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69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配式体外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风电塔架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模块化房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