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出水管碗型塞手动压装辅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4931.1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5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谢飞;程鹏;李娜;肖林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出水管 碗型塞 手动 压装辅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的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带出水管碗型塞手动压装辅具。
背景技术
碗型塞压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整机质量,如果压装不好,会导致发动机的漏水,而带出水管的碗型塞长度较长,形状不规则,更不易压装。在目前的带出水管碗型塞的手动压装中,经常会出现碗型塞压装受力不均匀,使得水堵孔处有泄漏,另外,在将碗型塞装入辅具到压装的过程中,碗型塞容易掉落,使得生产中压装质量差,效率低。
目前对带出水管碗型塞手动压装的方法有:
1.用手扶着碗型塞的出水管,直接用锤子压装出水管管口;
2.用专用辅具将中间掏空,避免和水管干涉,利用辅具和碗型塞碗口接触或碗型塞底面接触进行压装。
直接压装碗型塞出水管,会使压装过程中碗型塞四周的受力不均匀,影响压装质量,同时出水管较长,压装时刚性差,容易压弯出水管,压装质量差。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方法2的压装也会存在部分压装力不均的现象,同时碗型塞套在辅具中容易掉落(特别是向下压装时),压装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出水管碗型塞手动压装辅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装质量差、压装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出水管碗型塞手动压装辅具,包括压装本体,所述压装本体的底端沿着所述安装本体的轴向向上开有柱形槽,所述柱形槽内设有带出水管碗形塞,所述压装本体内沿着所述压装本体的径向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侧与所述柱形槽相通,所述安装孔的外侧设有卡紧结构,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安装孔的内侧设有钢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钢球、压缩弹簧及卡紧机构安装在压装本体上,在自然状态下,压缩弹簧将钢球顶出,人工将带出水管的碗型塞套入柱形槽中时,钢球在外力的作用下缩回安装孔内,此时在钢球的作用下,碗型塞的出水管被钢球夹紧,这样碗型塞就不易从辅具里面掉出,使碗型塞的压装质量更加稳定可靠,同时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安装本体在所述柱形槽所在的径向面上设有钢球固定块,所述安装孔设在所述钢球固定块上。
进一步,所述安装孔设有四个,所述四个安装孔在所述柱形槽的周部呈均匀分布,所述每个安装孔内都设有压缩弹簧和钢球,所述每个安装孔的外侧均设有卡紧机构。
进一步,所述四个安装孔的大小相同,所述四个安装孔内设置的压缩弹簧以及钢球均相同,所述卡紧结构也相同。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四个相同的钢球、相同的弹簧、相同的卡紧机构,并且卡紧机构卡的深度相同,碗型塞在四个钢球的作用下即可对中,使得压装本体的压头在碗型塞上的四周沿碗型塞的中心几乎均匀布置,这样在碗型塞压装时,碗型塞与孔四周接触的各个方向的压装力较均匀,使得压装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所述安装本体在所述柱形槽所在的径向面上设有缓冲限位安装块,所述缓冲限位安装块设在所述钢球固定块的下方,所述缓冲限位安装块上沿着所述安装本体的轴向开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中设有缓冲限位块,所述缓冲限位块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在所述缓冲限位安装块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缓冲限位块使得在压装碗型塞时能起到限位缓冲的作用,防止碗型塞压装过深或过浅,当缓冲限位块的底面与工件孔口贴合时,证明碗型塞压装到位。
进一步,所述缓冲限位块由聚四氟乙烯或尼龙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缓冲限位块选用聚四氟乙烯或尼龙等软性材料,这样可以减少辅具和工件的撞击力和压装噪音。
进一步,所述钢球固定块在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柱形槽连通处沿着所述安装孔的径向设有钢球卡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限制钢球从孔内掉出。
进一步,所述卡紧机构为螺钉,所述螺钉卡在所述安装孔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安装本体的外侧面设有打码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打码面用于打印该辅具的代号,方便车间的管理。
进一步,所述压装本体的头部呈球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压装本体的头部制成球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外观整体比较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装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49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干扰信号消除模块及其系统与方法
- 下一篇:检测干法刻蚀颗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