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筒灯防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4622.4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2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蔡楷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华阳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3/00;F21V7/22;F21V17/1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章兰芳 |
地址: | 516005 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筒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筒灯防眩结构。
背景技术
现LED筒灯灯具中,防眩的方式一般都采用在反光杯6上设有放置面罩2的凹槽、然后装上防眩环5,扣紧面罩2的结构方式(如图1),这样的方式在组装时很麻烦,且零件单价很高,增加了LED筒灯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灯防眩结构,将防眩面设置在塑胶灯体上,与现有的设置独立的防眩环的结构相比,解决了简化筒灯的结构、方便安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灯具零件及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筒灯防眩结构,包括塑胶灯体(1)和面罩(2),所述塑胶灯体(1)的开口处的内壁上设有锥状防眩面,在所述塑胶灯体(1)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面罩(2)的卡扣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锥状防眩面的直径从外向内变小。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塑胶灯体(1)的内壁上的凹部和至少两个凸台,所述凹部与至少两个凸台相配合形成固定所述面罩(2)边缘的凹槽。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筒灯防眩结构通过使防眩面与所述塑胶灯体一体化,使筒灯的结构得以简化、组装方便,无需独立的筒灯防眩环,简化零件加工工序,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筒灯一体式防眩结构的外形更美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LED筒灯防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LED筒灯防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LED筒灯防眩结构的剖视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塑胶灯体、2.面罩、3.防眩面、4.凸台、5.防眩环、6.反光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2所示一种LED筒灯防眩结构,包括塑胶灯体1和面罩2,所述塑胶灯体1的开口处设有防眩面3,所述防眩面3的直径从外向内变小,塑胶灯体1内壁上还设有凹部和三个凸台4用于固定面罩2;组装时根据塑胶变形大的特点,将面罩2压入灯体中,塑胶灯体内壁的凹部和三个凸台4做为面罩的卡扣结构,将面罩2固定在塑胶灯体1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组装方便,去掉了筒灯防眩环,使零件加工变得简单,且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结构紧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筒灯一体式设计使得外观更加美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华阳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华阳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46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前照灯
- 下一篇:一种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